-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西南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
哲 学
专业名称
逻辑学
专业代码
010104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 2006 年 7 月 18 日
修订日期: 2006 年 7 月 27 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1
形式逻辑与语言逻辑
主要研究广义形式逻辑(普通逻辑、数理逻辑)、语言逻辑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特色: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意义:培养学生宽厚、扎实的逻辑学理论功底,培养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
何向东教授(博导)
2
现代逻辑
主要研究诸如模态逻辑、规范逻辑、认知逻辑等现代逻辑。特色: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意义:追踪学科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科研与教学能力。
唐晓嘉教授(博导)
3
逻辑思想史与比较逻辑
主要研究中外逻辑思想史,并较为深入了解其异同。特色:对理论的梳理与比较研究。意义:培养学生的自学、科研、教学能力。
彭自强教授(博导)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培养目标: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与掌握逻辑学基础理论;对逻辑学科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有较深入了解;有较好的现代逻辑理论基础,能进行应用研究;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有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
学制:2-5年。
应修学分:35。
学制:2~5年,基本学习年限 3年
应修学分:35学分
其中必修 23 学分,选修 12 学分。
三、课程设置(包括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
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
学分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备 注
必修课
公共课
1100000001
第一外国语
1
140
5
研究生院
考试
1100000002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
72
3
研究生院
考试
平台课
1101010411
哲学导论
1
60
3
唐晓嘉教授等
考试
1101010212
哲学经典著作选读
1
72
3
唐晓嘉教授等
考试
专业课
1101010421
形式逻辑研究
1
60
3
何向东教授
考试
1101010422
数理逻辑
1
60
3
何向东教授
考试
1101010423
西方逻辑史
3
60
3
王静副教授
考试
1101010424
模态逻辑
3
60
3
唐晓嘉教授
考试
选
修
课
1101010451
中国逻辑史
4
40
2
彭志强教授
考查
1101010452
数理逻辑2
2
40
2
郭美云副教授
考查
1101010453
模态逻辑2
4
40
2
郭美云副教授
考查
1101010454
逻辑哲学
5
40
2
唐晓嘉教授
考查
1101010455
概率论与现代归纳逻辑
2
40
2
涂德辉讲师
考查
1101010456
集合论
4
40
2
郭美云副教授
考查
1101010457
分析哲学
4
40
2
王静副教授
考查
1100000040
计算机应用基础
2
60
2
研究生院
考试
必修环节
学术活动(不少于5次), 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
2
提交学术报告手册,导师签字,学院核查
文献阅读综述及论文开题报告
3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学院提交选题报告一份
中期考核
4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学院提交相关材料各一份
社会、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三选一)
不计学分,导师审查签字后向学院提交实践报告一份
同等学力考生补修课程
形式逻辑基础
不计学分
西方哲学史
不计学分
现代语言学
不计学分
注 1、平台课即一级学科专业基础课1-2门,按一级学科范围设置
2、每个二级学科设专业课2-3门,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须在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4、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增设“教育科学通论”、“现代教育技术”为必修课,免除“学术活动”、“社会、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二项必修环节
5、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免除“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第一外国语”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增设“中国概况”为必修课。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包括培养流程与要求,检查与考核,质量监督等措施
硕士生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1年。
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学院(所、中心)备案。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放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初,可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学院(所、中心)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按二级学科成立若干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docx VIP
- 离散输入inspectionrun1电梯技术8 dcss vfj.pdf VIP
- 《中国肌肉减少症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十五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_1.docx
- QC成果-提高大面积金刚砂地坪一次验收平整度合格率.pdf VIP
-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VIP
-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精品版本).docx VIP
- 2025年中国快运快递产业园区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docx
- 无损检测质量管理体系.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