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人教版教学河北省鸡泽一中高二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ppt

课件:人教版教学河北省鸡泽一中高二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根据过程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如何?为什么? 2、兴奋在一个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如何?为什么?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 作用于突触后膜。 单向传递;因为在一个反射弧中既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又 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递质作用的特点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 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之后很快又恢复为静 息状态。 【探究与交流】: 突触中传递的递质中有一种是兴奋性递质叫乙酰胆碱,乙酰 胆碱在发挥作用后,很快被胆碱酯酶分解为胆碱和乙酸。研究发 现有机磷杀虫剂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被破坏。 结果动物会怎样呢? 这些杀虫剂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被破坏, 乙酰胆碱一直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部位,连续发生作用,使神 经处于持续冲动状态而不能恢复到静息电位,这样,就使动物长 时间处于震颤、痉挛状态,终致死亡。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4、总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兴奋传导过程: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兴奋或抑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中信号变化: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兴奋传递的方向: 单向传递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A 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B 2、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视频超链接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问题1、任何动物个体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 应主要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包 括哪两类?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问题2、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履虫能 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 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 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常见的反射如膝跳反射、缩手反 射等。草履虫能过趋利避害和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不属于反射, 因为草履虫和含羞草没有中枢神经系统。 问题3、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神经中枢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问题4、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何功能? (感觉神经末梢)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运动神经末梢和 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接受兴奋,作出反应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来的兴奋作出分析和综合 (传入神经元) 将兴奋传向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元) 将兴奋从神经中枢传向效应器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问题4、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何功能?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问题5、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 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反射 弧的其他部分呢?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问题6、神经元的结构包括那几个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 神经间的关系如何?什么是神经末梢? 髓鞘 树突 轴突 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 胞体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问题1:此实验说明什么? 说明神经元细胞膜内外存在 电位差,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问题2:膜内与膜外为什么存在 电位差呢?(阅书P18页) 在未受到刺激即静息状态时,K+外流 导致产生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受到 刺激后,Na+内流导致产生外负内正 的动作电位。 问题1:观察各图,分析说明了什么问题? 刺激 图1说明在没有受到刺激时,a、b两点电位相等,没有电流产生;图2说明在左侧给以刺激后,a点电位由正变负,b点电位不变电流计向左偏转;图3说明随后a点电位恢复为正电位,b点电位由正变负,指针又向右偏转;图4说明b点随后也恢复为正电位,指针恢复中央位置。 观察下列图像,分析回答问题: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问题2:为什么电位计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