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井目前巷道掘进情况 巷道名称:B103工作面下顺槽 概况:巷道垂深781.2~798.9m,主要用途是为B103工作面运输、通风、管线敷设等。 断面形式:梯形断面,净宽4400mm,中高(净)3000mm,S净13.2㎡。沿煤层顶板掘进,B2煤层平均煤厚2.3m。 掘进方式:采用EBZ-160型综掘机及配套设备。 B103工作面下顺槽支护断面图 B103工作面下顺槽支护参数 1、顶板 顶板采用6根MSGLW-500-Φ20×L2200 mm左旋无纵肋螺纹钢锚杆(两肩锚杆加长200mm),锚杆排间距900×800mm。 顶板配“W”钢带(4300×295×4mm) 及矿用钢塑复合假顶网(4800×1000mm)支护。 顶板补充锚索支护,采用Φ17.8×6300mm钢绞线,间排距2000×2400mm。顶板完好时,锚索滞后迎头不大于30m施工;顶板遇构造或断层破碎带时,锚索排距缩至1.6m,且紧跟迎头施工。 2、帮部 上下帮各采用4根MSGLD-335、Φ18×L2200 mm等强螺纹钢锚杆(两肩及底脚锚杆加长200mm),锚杆排间距900×800mm,配“W”钢带护板(长×宽×厚=450mm×295mm×4mm,孔径40mm)及双抗塑料网(3200×1000 mm)支护,网孔规格50×50mm。 EBZ-160型综掘机 EBZ-160型综掘机(分解机构图) B103工作面下顺槽 B103工作面下顺槽 临时支护严格按照新矿集团生产技术管理规定 巷道净宽3.2米以下的使用2组前探梁,3.2米及以上的使用3组,前探梁间距一般为0.8—1.2米。 前探梁到迎头的端面距不得大于0.3米。前探梁上使用专用方木,超前支护距两帮端面距不超过0.3米。 特殊情况下前探梁间距超出规定时,需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支护质量检测结果 一、巷道支护强度设计 (一)锚杆、锚索间排距允许误差±100 mm,扭矩不小于400N·M,锚杆锚固力不小于130KN,在煤层中不小于70KN。锚杆拧紧后锚杆托盘紧贴岩面。 (二)锚索初涨力不小于100KN,锚固力不小于200KN(MQ18-200/40型压强为71.4MPa),外露长度不大于200mm。 二、支护质量自检结果 (一) B103工作面下顺槽自2015年6月份开始施工,巷道设计长度1130m,至目前已累计施工1085m,剩余45m。 (二)该煤巷工作面锚杆安装记录齐全,工区坚持实行班验收制度,生产技术部组织进行旬检查、月验收,检查验收结果纳入巷道工程档案管理,进行质量跟踪考核。 (三) 分管矿长、副总及专业管理人员按规定对锚杆锚固力等进行抽测,并填表备查。根据目前质量检查统计结果分析,该巷道锚杆锚固力和扭矩、锚索锚固力等均符合要求。 (四)该巷道顶板离层指示仪50m/组,每天对距迎头50m以内巷道两帮移近量、下沉量监测一次,50m以外范围每周监测一次。经观察统计,顶板下沉值为10--40mm,不影响目前和今后巷道正常使用。 巷道支护优化方面几点做法 1.巷道断面尺寸根据实际需求减小 根据巷道运行设备要求,降低巷道高度,上帮下帮锚杆各减少1棵,每米可减少岩石工程量2.3m3 2、巷道支护参数细部优化 顶板将W钢带更改为M钢带,帮部W锚盘护板尺寸减小,锚索托盘更换为“U”型钢加工锚索托盘。 3、顶帮锚杆排距由0.8米,增加到0.9米,减少材料米耗。 节约支护材料与去年同比计算:每米减少投入705元。 4、旧料回收 采煤工作面旧料回撤物资,严格清点建账,执行以旧换新。回收支护材料上井翻新处理后重复利用,减少材料投资。 目前掘进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今后巷道系统设计方面中需要改进的相关对策 通俗地讲: 地下工程是先受力,后开挖,并且地应力从开挖前到最终一直对围岩起着作用(无论巷道是否开挖); 观点和想法:今后在设计工作中,在确定巷道和采场走向时,应考虑地应力的状态,最理想的走向是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 实验得出的结论: 1、理论实测资料表明,绝大多数地区均有两个主应力位于水平或接近水平的平面内,其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般不大于30°,最大水平主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比值一般在0.5~5.5之间,在很多情况下比值大于2。 2、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应力之值一般相差较大,其方向也受地质构造影响,显示出很强的方向性特点。 最大水平应力理论 由澳大利亚学者盖尔(W.J.Gale)提出。该理论认为:矿井岩层的水平应力通常大于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最大水平应力一般为最小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