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组-辅仁大学儿童与家庭学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傷、自殺行為 第六組 兒家三 491580081 劉素涵 491580213 鍾佩珊 491580407 劉幼呅 491580574 關琹宜 定義 自我傷害行為   為「刻意的、直接的造成對於身體的傷害,而這個行為的目的不是想要造成自己死亡的結果。」 「刻意的?--就是表示這樣的行為是一種意識上而非潛意識的動機 「直接的」--是即刻對身體造成傷害(例如:抽煙喝酒都要一段長的時間才會對身       體造成嚴重傷害,不包含在此所謂自傷行為中) 「身體的傷害」--包含了內在的傷害和外在的傷害(例如:切割皮膚或是剝皮、摳         皮膚是屬於外在傷害,而有些人將利器吞進肚子中,造成腸胃         傷害則屬於內在傷害) 「不是要造成自己死亡的結果」--雖然自我傷害的個案常常楚於憂鬱、絕望、失                去興趣當中,偶而也會出現自殺意念,但他們                還是能夠清楚的描述這一次的自我傷害行為                不是想要自殺。 自殺行為   史奈德曼(Shneidman)定義為「傷害自己且有意導致生命結束的舉動」   在一九八五年他具體的說:「當你看到一個人死了,他手上握著一把槍,頭上有個被槍打出來的洞,有封信擺在桌上,很明顯的,這就是自殺。」   有些心理分析學家直率斷言道:「十二歲以下的兒童不會自殺。」   他們的辯詞是:「兒童沒有死亡的概念與認知。」   甚至揚言:「即使兒童想死,也死不了,因為自殺計畫是複雜繁密的,絕非兒童能力所及。」 特徵 認為自己是無能的,在公開場合裡他或許並不溫馴,也不會是膽怯或害羞的;相反的,可能非常外向奔放。然而,不管看起來多麼外向或有自信,他隨時隨地都是孤寂的,不同於周遭任何一個人,他永遠是個局外人。因為自認為有缺陷、能力不足,讓他經常深陷被懲罰的害怕中(這樣的懲罰通常來自父母親,他們表達失望的方式不外乎直接指名道姓,或是不直接點出,但彼此心照不宣),他覺得情感上沒有人可以依賴或信任,給人的印象總是緊張害怕,而為了緩和持續不斷的緊張害怕,表現出強迫想法、飲食疾患與自傷行為以逃離恐懼和尋求解脫之道,這樣的人經常在某些領域有極高的成就,譬如學術、藝術或是運動競技領域。同時這樣的人通常是忽略自己不感興趣的項目,學業成績可能從優等到劣等,差距極大。經常背負著深沉的愧疚感,怕別人視她為危險人物或極度厭惡他,這些害怕帶來經常且毫無根據的愧疚感,在同儕團體中他通常是受歡迎的,朋友們可能稍微注意到他這方面的敏感特質,因此自傷個案是一個受到大家喜愛、有時還是高成就者,可惜的是同時也背負著無數的問題。 發生的原因 自傷個案對情緒的痛苦是極端敏感的,他絕對無法信賴別人,寧可選擇自己來掌控體驗傷痛的過程,以及傷痛過後留下的麻木感。疼痛與自我傷害就是為了產生寬慰、和平與安全感。   一般而言,減輕痛苦的做法是藉助鎮靜或麻醉藥物,而非使用更痛的方式,然而,對於那些僅能在一種痛與另一種痛之間選擇的個案而言,自傷行為的確是減輕痛苦的機制。   人與生俱來追求的都是熟悉的事物,有幸的話,過去熟悉的經驗是愉悅、肯定、親切與關懷;不幸的話,就是被忽略、不被關心、被蹧蹋。童年時期我們無法評論大人的是非,也難以判別他們如何對待我們,我們從來不會覺得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做錯了事,假如孩子膽敢指責父母親「做錯事」,等於是承認自己的父母親是不稱職的。從情緒層面來看,這無異於失去了父母親,失去唯一的保護與安全感。孩子最大的恐懼就是被拋棄,這種被拋棄的恐懼遠遠超越對死亡的恐懼。假如孩子與父母親的相處經驗是不安、不受重視或是痛苦的,他們仍然得接受,想像父母親這麼做絕對是正確的。孩子能做的唯有責備自己為何無法適應這種痛苦。   在自傷的情況下,疼痛的功能是一種身體的防衛機轉,用來阻止人們繼續傷害自己,倘若疼痛仍舊無法抑制這個人的自傷行為,表示有某種比疼痛更強的因素驅動著,足以使個案忽略或忍耐這種疼痛。必須具備極度強烈的感覺才有能力忽略疼痛。Ex到游泳池或海邊把腳伸進水中那一刻的感受,當你感受到冰冷時,可能就此放棄下水,或是找到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也許跳水,瞬間接受冰冷的襲擊,也許慢慢的將顫抖的身體浸入水中;可是當你看到一個小孩即將溺水時,你可能不假思索的不顧水中的溫度馬上跳入水中救人。   和創傷經驗的關聯,創傷經驗通常可以在衝動性的自我傷害行為中看到,不論是在行為的不久之前發生或是發展過程中,這些經驗都和自傷行為有一定的關聯性,這些經驗最典型的出現在童年階段。在一個大型研究中,研究習慣自我傷害的女孩,發現童年受到虐待的個案佔了62%(包含了身體虐待和性虐待),通常的對象都是家庭的成員。這些受到虐待及忽略的孩子,在相當長的年紀就會開始出現自我傷害的行為(包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