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百年回顾与展望.docVIP

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百年回顾与展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百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百年回顾与展望》 序言(2011年9月10日) 江泽民 《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百年回顾与展望》一书就要与读者见面了。我相信,这本书对于读者了解我国电机工业经过艰难曲折走向发展繁荣的历程及其成功经验,是会有帮助的。 编写组希望我为本书写序,我想从自己青年时代就与电机工业结下不解之缘谈起,谈谈我对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历程的一些认识和感受。 我1947年从上海交大电机工程系毕业。我念电机系,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受到家父的影响。我父亲曾多年任职于张謇创办的南通通明电气工程公司,是一位电机工程师。张謇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实业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他为发展民族工业付出了艰辛努力,他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为人称道。我小的时候,家里电器坏了,从电灯开关到电风扇,都是父亲自己动手修,而且往往手到病除。其次,是我父亲的一位故交毕维栋对我的影响。他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回国休假时常常住在我家,并带回一些电机工程方面的书籍。我那时年少,那些书是看不懂的,但经过毕维栋先生的解释,也就了解了一些皮毛。受到这些影响,我向往着上大学要学电机工程。 我是在扬州上的中学,高中念的是土木工程科,高二就开始学习微积分了。教我们微积分课程的是杨德隅先生,新中国成立后他在西安交通大学任教。他第一堂课就讲了庄子的一段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我的脑子里建立起极限的概念,至今不忘。杨德隅先生的讲授,为我后来学电机工程打下了比较好的数学基础。我去南京上大学时,南京处于日寇和汪精卫的敌伪统治之下。中国内忧外患、苦难重重。当时我已受到革命的影响,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总想多学些科学技术尤其是工程技术知识,增加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因此,我在南京和之后转到上海上大学时都选择念电机工程。 我从上海交大毕业不久,新中国就成立了。回想起来,我从南到北工作过的岗位,大都离不开一个“电”字。从食品企业用电到电机工厂设计,从第一汽车 厂动力分厂到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从原子能发电到机电工业,基本上都在这一行工作。后来,我虽然担任了多种领导职务,但一直关注我国电机工业发展。这里,我想结合我所了解的和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简要回顾一下近代以来我国电机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电机工业萌芽比西方晚七八十年。1879年,上海一个外商搞了一台发电机,据说在外滩只亮了两个晚上。1882年,英国几个商人花五万两白银在上海装建了一台发电机,把外滩照亮了起来。中国人自己发电,开始于慈禧太后在中南海装的一台20马力的发电机,而这台发电机是从外国买来的。直到1905年开始有自己制造的首台实验电机,我国电机工业才开始起步。辛亥革命后,军阀连年混战,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尽管如此,当时还是兴起了一些民族工业。从电机工业来说,上海有钱镛记、华生、华成等电器工厂。我念书时上海交大电机工程系主任钟兆琳教授,就是华生电器厂的顾问工程师。当时生产的电机,最大功率只有200到300千瓦。1946年至1947年,国民党政府派96名技术人员去美国西屋公司实习,实习完后回到国内却没有用武之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些人成了全国电机工业战线的技术骨干,其中大多数当了技术领导或总工程师,如恽震、褚应璜、丁舜年、孟庆元、张大奇、姚诵尧、沈从龙、孙瑞珩、蓝毓钟、冯勤为、汤明奇、刘隆士等。我同他们都有交往,有的还一起工作过。他们的工作业绩和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 我参加革命以后,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历史和未来。列宁的那句名言“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不时浮现于脑际。但是,对这句话含义的理解,则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国家建设工作,特别是1955年到1956年去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实习而逐渐加深的。我亲眼看到了莫斯科地下铁路、电气火车和年产几十万辆的汽车厂等,深深感到我国工业水平同苏联相比差距很大。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医治战争创伤、国民经济初步得到恢复以后,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就适时地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边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而且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搞的“156项工程”,都是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的,其中就有一批电机工业项目。历史事实说明,这些方针和部署都是正确的。一个国家尤其是我们这样一 个人口众多、国土辽阔的大国,如果没有以重工业为骨干并与轻工业相互协调的强大工业体系,就不可能建立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就不可能用先进工业技术设备武装农业、服务业和国防事业,也就谈不上国家的真正独立自主、安全和强盛。党中央确立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宏伟目标后,工业战线广大工人、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忱和创造力量。那种情景我们这些亲身经历过的人是难以忘怀的。新中

文档评论(0)

与您共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我的文档主要集中的行业是石油化工和安全生产,从事石油化工行业并且取得了中级注册安全工程资格。精通炼油工艺方面的工艺、安全、设备。希望通过平台共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