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的架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運動心理學 第一節 運動心理學簡介 第二節 競技運動心理學 第三節 健身運動心理學 第一節 運動心理學簡介  運動心理學的定義與發展史 運動心理學研究的領域 運動心理學家所從事的工作 運動心理學的架構 運動心理學的定義與發展史 運動心理學的定義 運動心理學的發展史 運動心理學的定義 在對運動心理學下定義之前,首先要先對「運動」的定義有所了解。中文所稱的運動通常意指打球、跑步、打太極拳等;而英文對運動的定義通常有三種名稱交替使用:競技運動(sport)、健身運動(exercise)和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Rejeski Brawely (1988)對競技運動的定義:活動本身有規則性、結構性和競爭性,且涉及大肌肉動作的身體移動,具有身體移動之策略、力量控制和時宜控制的特質。 Caspersen, Powell Christenson (1985)對健身運動的定義:針對體適能之維持或改善,有計畫性、結構性、反覆操作與目的等特質之身體活動。 Caspersen et al. (1985)對身體活動的定義:由骨骼肌所產生的任何身體動作,進而產生能量的消耗 了解身體活動的範圍最廣,涵蓋所有競技運動和健身運動。競技運動與健身運動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內涵,也有重疊的部分,例如:有些人打籃球之目的可能大部分是為了比賽,偏屬於競技運動;但是,有些人則著重在運動訓練過程中所增進的健康體適能。雖然一般都認為籃球運動屬於競技運動,然而,它也存在著一些健身運動的意義在其中。又如:跳有氧舞蹈絕大部分是為了健康(身體、心理和社會的),雖然某些時候也有競技運動的成分(如競技有氧),但一般都會稱此運動為健身運動。 競技運動、健身運動和身體活動三者最大的相同處是都會造成能量的消耗,皆屬肢體的動作。而三者最大的相異處為雖然競技運動和健身運動都包含在身體活動的範圍內,體適能也是其共同目的,但是競技運動較強調比賽的輸贏,與表現相關的適能較有關係;健身運動則較強調以運動促進健康,與健康相關的適能較有關係。以上三種名詞常會在此章的內文交替出現,原則上是根據原始文獻之定義,或以較貼近的用詞名稱來使用,或註明原文名稱。 Gill(2000)認為運動心理學是一門探討人類在競技運動以及健身運動情境中之行為以及心理歷程的科學。運動情境以廣義而言應包括競技運動、休閒、健身運動以及身體活動,因此,運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包括競技運動情境中的選手、裁判、教練、觀眾、參與健身俱樂部的人、從事休閒及健身運動的人、各級學校上體育課的學生、從事身體活動的人等。 Cox(2002)則認為運動心理學是把心理學的原理應用在競技與健身運動上的一門科學。運動心理學家主要應用這些原理幫助運動員發揮其潛能,並於比賽時展現出來。Cox簡單地定義運動心理學:研究心理和情緒因素對競技與健身運動表現(行為)的影響,以及從事競技與健身運動對心理和情緒因素之影響。 運動心理學的發展史 1890~1920年代 1920~1960年代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至今 1890~1920年代 在這期間,「運動心理學」的研究尚未出現,不過在其他領域,如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已有一些相關研究,內容大都是理論性的論文探討運動(體育)對人類的益處,以及運動學習的實驗(實驗心理學)。而Rieger於1884年提出催眠促進肌耐力的研究;印地安納大學的心理學家Norman Triplett於1897年在「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期刊發表第一個社會心理學及運動心理學實驗,探討旁人出現在自行車比賽中的效果,根據實地觀察與比賽紀錄的資料,分析在社會助長(social facilitation)之情況下(或稱為觀眾效應)自由車選手的表現,結果發現在有其他競爭者在場時,選手能夠有更好的表現。1892年,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成立。 1920~1960年代 在北美,被稱為運動心理學之父的心理學家Coleman Roberts Griffith於1925年在伊利諾大學成立第一個運動心理學實驗室,並開設運動心理學課程,開始有系統地從事運動心理學研究。其所從事之研究主要在競技運動心理學方面,例如:心理動作技能、動作學習、人格變項與身體表現的關係,也是第一位撰寫有關運動心理學書籍的學者,包括1926年所出版的「Psychology of Coaching」以及1928年的「Psychology and Athletics」。此外,在這段期間亦強調運動技能學習、人格與運動表現關係的研究。 1960年代 Landers (1995)稱1950~1980年為運動心理學成形的年代,此時期,運動心理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