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使用与满足理论
仵星 林君怡
沙竹青
罗皓然 伍淑芬
向羿霖
概念
使用与满足理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
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
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
为上的效用。
“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的心理动机和心
理需求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相
关知识,解释了人们使用媒介以得到满足
的行为,提出了受众接受媒介的社会原因
和心理动机。
与传统理论的比较
传统的理论认为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要
任务是说服受众,受众是被动的。
“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看作是有着特定“
需求” 的个人,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是有特
定需求和动机并得到“满足” 的过程,强调受
众的能动性。
“使用与满足的过程
模式: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
介接触——需求满足
1.人们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
的需要这种需求和社会因素、个人的心理
因素有关。
2.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两个条件:
a.接触媒介的可能性
b.媒介印象即受众对媒介满足需求的评价
“使用与满足” 的过程
3.受众选择特定的媒介和内容开始使用
4.接触使用后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满足需
求,一种是未满足
5.无论满足与否,都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选择
使用行为,人们根据满足结果来修正既有
的媒介印象,不同程度上改变着对媒介的
期待
研究发展
研究人们的动机、
试图了解人们为什 期望及传媒作用下
么使用某些媒介内 人的行为后,开始
容 重点解释它们之间
的关系
传统研究时期 70年代 现代研究时期
分水岭
传统时期
(1)30-40年代中,美国第一次全面的广播
研究。(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
(2 )1944年,赫佐格,《我们对白天连续
节目的听众究竟知道什么》
(3 )1940年,贝雷尔森,《读书为我们带来
什么》,普遍性的读书动机
(4 )1949年,贝雷尔森,《没有报纸意味着
什么》,人们对报纸的六种利用形态。
现代时期
• 1958年至1960年,W∙施拉姆、J∙莱尔和E∙帕
克,调查报告《儿童生活中的电视》,儿
童看电视的因素。
• 1969年,麦奎尔等人,四种满足的基本类
型。
• 1973年,卡茨、格里维奇和赫斯,讲35种
需求归纳为五大类。
麦奎尔归纳的四种满足基本类型
• 娱乐解闷(逃避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释放
情感);
• 个人关系(谈话中信息的社会效用,用媒
介替代同伴);
• 自我认同或个人心理(加强价值观,自我
了解,了解现实);
• 环境监测(了解能够帮助个人或影响个人
的信息)
卡茨、格里维奇和赫斯的五大类需
求类型
• 知的需要(获得信息、知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