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观念与中国民族团结意识的建设.PDF

天下观念与中国民族团结意识的建设.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16 卷第 1 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6 No .1 2010 年 2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Feb. 2010 “天下”观念与中国民族团结意识的建设 孔兆政,张毅 (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人类的集体生活需要在利益依赖之上发展出超越功利的社会团结意识。我国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团结意识 将我国对天下观念的认同转化成了对民族国家的忠诚,奠定了我国民族团结的思想内涵和集体思维方式。我国的 民族团结意识建设需要以古代儒家和马克思主义作为基本的思想资源,培养和塑造人们中华一体的民族认知、民 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理念,建构公正、平等的民族间制度规范和相互依赖的共同生活形式。 关键词:天下观念;中华民族;团结意识 中图分类号:D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0)01−0040−0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先后提出“以 solidus (牢固的),和 solid (固体)是同一词源。团结 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执政 在古罗马表示在公民法中个人对整体的义务、结合的 理念,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 责任。基督教将团结引申为所有基督徒的兄弟之谊。 开端,也从国家政治的高度提出了社会主义民族团结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天下观念也有着与西方相似的普遍 的新任务。民族团结意识是一种基于各族群长期的交 主义的团结意识。在古代儒家,“天”是人与万物的创 往与互动而形成的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共同道德信 生源头,体现着道德化的义理,而“天下”则指天命 仰和共同理想信念上的相互联系、互相帮助的心理状 呈现和人们道德践履的空间场域。“居天下之广居,立 态和向心趋势。多元民族的存在是人类存在的本体论 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 的事实。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能否建设一种良好的 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移,威武不能屈, 民族团结意识,决定着该国不同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大道之行也, 交往联系中能否实现和睦、友好与协调、联合。“民族” 天下为公。”(《礼记•礼运篇》)天下的追求寄托着儒家 连缀作为一个独立概念在汉语中的出现虽晚至近代, 的正义感和崇高的伦理精神境界,是中国人的终极精 但我国很早就开始注重民族普遍理想的培育和民族 神依托和政治信念。 团结意识的建设,形成了较为完整、明确的族类意识 “天下”是受天命执政行“道”的世界,即至大 的自觉。我国近代“中华民族”的提出,继承了传统 无外的领域。《周易•咸》彖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天下”观念的空间范围和价值信念。构建社会主义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在儒家看来,宇宙是一大化 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 流行的生命整体。天道广大无穷,生生不息,宇宙万 义民族关系,回溯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念对“民族”共 物由此得以生养和发展。儒家的天下观念将身心性命 同体的内在规定性的认识、对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 与周遭世界乃至宇宙道体联系在一起。在这样一种道 聚力,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利益,有着重 德体验中,充分实践天道之诚,就能打通天人之间的 要意义。 睽隔,使人与天成为一气相连,和谐合一的大生机体。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