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题 1、等量的吐温20(HLB值为16.7)和司盘80(HLB 值为4.3)组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多少? HLB=(16.7+4.3)/2=10.5 2、用吐温60(14.9)和司盘60(4.7)制备HLB为10.31的 混合乳化剂100g,需要吐温和司盘各多少? 10.31=(14.9*W1+4.7 *W2)/100 W1+W2=100 (三)增溶作用 1、胶束增溶:当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达到CMC后,能显著 增加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质溶解度的作用。 2、最大增溶浓度(MAC):在增溶剂用量固定而增溶达到 平衡时,增溶质的饱和浓度。 超过MAC,再加入增溶质则会析出沉淀或成乳浊液。 3、增溶机制 极性药物 非极性药物 半极性药物 ? 4、影响增溶的因素 增溶剂的性质:非离子阳离子阴离子 HLB??增溶作用? 药物的性质:分子量越大,增溶量越小 加入顺序:先将增溶剂与药物混合后加水 增溶剂的用量:通过实验测定 温度: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Krafft点 聚氧乙烯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昙点 ? Krafft点 定义: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会急剧升高,该温度点即Krafft点。 十二烷基硫酸钠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Krafft点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 ?只有在温度高于Krafft点表面活性剂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离子型:T??S和增溶质? ? 昙点 当达到某一温度时,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急剧下降致析出,使溶液变浊,此温度为昙点(浊点)。 起昙是可逆的,当温度下降到昙点以下,恢复澄清; 在聚氧乙烯链相同时,碳氢链越长,则昙点越低; 在碳氢链长相同时,聚氧乙烯链越长则昙点越高。 (四)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中性无机盐、有机添加剂、水溶性高分子 提高表面活性剂的增溶能力 聚氧乙烯类非离子型:T??增溶能力? ? 四、生物学性质 1、影响药物的吸收 2、与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变性 3、毒性和溶血性: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 阳离子和阴离子少口服和注射,主要外用 溶血作用: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芳基醚聚氧乙烯 脂肪酸酯吐温20吐温60吐温40吐温80 4、刺激性 五、应用 (一)增溶作用的应用 1、增溶相图 增溶体系:水、增溶剂、增溶质 可以通过三元相图或二元相图选择适宜的配比 保证配制澄明溶液 2、解离药物的增溶 非解离药物?增溶作用好 解离药物+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差复杂 解离药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受pH值影响大 3、多组分溶质的增溶 主药的增溶量因其他组分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提高或降低。 4、抑菌剂的增溶 抑菌剂+表面活性剂?抑菌活性? 溶解度? 5、化学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条件下产生加速或抑制药物降解 (二)起泡剂和消泡剂 起泡剂:可产生泡沫作用的表面活性剂 特点:较强的亲水性和较高的HLB值 消泡剂:用来消除泡沫的表面活性剂 特点: HLB值为1~3和较强的亲油性 (三)去污剂 特点: HLB值一般为13~16 (四)消毒剂和杀菌剂 (五)乳化剂、助悬剂和润湿剂 下面进入 第三章 液体药物制剂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三)粒度分布 定义:某一粒径范围内的粒子占有的百分率。 表示方法:粒子分布图(频度分布图) 三、粉体粒子的比表面积 定义 单位重量或体积的固体所具有的粒子表面积 测定 吸附法、透过法和折射法 四、粉体粒子的孔隙率及密度? 孔隙率 粉体内孔隙率= V内/ (Vt+ V内) 粉体间孔隙率= V间/( Vt+ V内+V间) 全孔隙率= V内+ V间/( Vt+ V内+V间) 体积 Vt:粉体的真体积 V内:粉体内孔隙的体积 V间:粉体间孔隙的体积 V= Vt+V内+V间 密度 真密度=M/Vt 粒子密度=M/(Vt+V内) 松密度(堆密度)=M/V ? 五、粉体的流动性? (一)表示方法 1、休止角(θ) :粉堆层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最大角 休止角越小,说明摩擦力越小,流动性越好 θ?40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2、流出速度? ?流动性? 3、内摩擦系数??流动性? ? (二)影响因素与改善方法 1、粒度 粒度↑→休止角↓ 增大粒度→流动性↑,加入一定的粗粒子 2、粒子形状 球形流动性好 3、吸湿性 吸湿性↑→休止角↑ 干燥、控制含湿量→流动性↑ 4、助流剂 加入细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课件:腹透相关感染.ppt
- 课件:腹部C.ppt
- 课件:腹部断层影像解剖.ppt
- 课件:腹部断层解剖及注意点.ppt
- 课件:腹部断面解剖与.ppt
- 课件:膜过程一绪论.ppt
- 课件:自主创业培训.ppt
- 课件:自主创新与企业发展.ppt
- 课件:自制软光轴引导下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的应用.ppt
- 课件:自动充气型复苏气.ppt
- 2025年技术合作合同.docx
- 2025年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专业题库——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docx
- 2025年大学《大气科学》专业题库—— 大气层热传导与对流传输.docx
- 2025年大学《核物理》专业题库—— 核辐射防护与急救技术.docx
- 2025年大学《统计学》专业题库—— 统计学专业的学风建设与学生素质.docx
- 2025年大学《数字出版》专业题库—— 数字出版形式的多样性与发展.docx
- 2025年大学《地球化学》专业题库—— 地球岩石地球化学成因及演化.docx
- 2025年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题库—— 博物馆文化传承与教育推广.docx
- 2025年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题库—— 星际太空航行中的航线策划与优化.docx
- 2025年大学《海洋科学》专业题库—— 海洋沉积岩记录海平面变化.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