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场全新的竞赛已经展开 柯达公司历年股价 柯达公司历年雇用员工数量 S-曲线图是什么? S曲线图描述了技术系统完整的生命周期,分有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时期 S曲线图是多维度显示系统理想度(Goodness) 的曲线图,其X轴表示时间(几年?几百年?);Y轴表示包括系统的复杂度、发明专利数量、发明等级、获利程度等在内的各种性能特性的理想度 驱动系统进化的主要动力是“市场力量”。 IBM1980-2005年的收入与净利润表 我国与创新型国家技术对外依存度比较 、 二、开发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 知识水平和创造力 科学发现对已有知识具有依赖性,适当的知识可以促进科学发现。世界科学大师牛顿:“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由于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知识水平越高,创新思维越加活跃,创造力就越强,知识和创造力之间呈正比关系。 高水平发明问题的解决需要知识,而这些知识又超过了发明者所拥有的专业领域的界限 创造力是指能以新方式观察处理事务的特质和本领,以及构思新想法,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 解决高水平课题要求人们具有技术、物理、化学和几何效应知识,但是一个人的知识却不到人类知识总量的几百万分之一,在解决课题时,人们需要善于正确“重构”知识和信息,让工程技术人员能有效地运用全人类的知识搞创造发明。 创造性人才自我设计 、 十三种主要创新技能 创新技能是创造者的智力技能、动作技能和情感能力的综合,它可以全面提高创新者的自觉创新能力。 创新技能与创造力 创新技能包括洞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发现问题能力、开发选题能力、抓住机遇能力、操作能力、工程能力、智能技术运用能力、破译黑箱能力、系统分析和系统决策能力及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等。其中信息能力和操作能力尤其应予以关注。对于我国的大学生和科技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偏弱,应加强锻炼。 创新技能与创新的关系,犹如摩天大楼与坚固地基的关系一样,创新者应努力学习和开发自己的创新技能,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造性人才自我设计 、 创造性人才的个性品质 、 良好个性品质(1)-追求卓越的奉献精神 立志奉献予事业、社会 意志坚强 勇往直前,百折不绕 永不半途而废 管好自己的情感,不断自我激励。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是奉献精神的高度概括 良好个性品质(2)科学理性的独立精神 、 良好个性品质(3)热情洋溢的合作精神 树立正确、积极、主动的沟通意识: 宽容他人 注意赞美 保持微笑 尊重他人 以“诚”待人 良好个性品质(4)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 用勤奋的精神致力于学习,持续地提高创造者能力 良好个性品质(5) 创造性人才的心理特性 希望打破“常规”的创造意识 深究事物机理的强烈好奇心 多视角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不怕批评,不怕失败,敢于坚持,敢于冒险坚持到底的精神 心理特性主要在14岁以前形成。 创造性人才的能力结构 感情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 EI ) 人的一生20%由智商决定,80%由感情智力主宰,职位越高,EI的作用越显著,高达85%。始终保持善待他人,严于律己。 超越对手 着眼于已知领域,更着眼于未知领域加大思维的“前进跨度”、“联想跨度”,超越对手。 创造力模型 、 哲学理论基础与创造力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对相互作用作了精湛的说明:“当我们以当代自然科学的观点,从总体上观察运动着的物质时,相互作用是在我们面前最先发现的东西。我们观察到了一系列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热、光、电、磁、化学的化合与分解、聚合态的过渡、有机生命。所有它们(如果将有机生命暂时除外),都在相互转变、互为条件,在一处是原因,在另一处是作用。” 功能结构模型 物质、场与作用类型: 场(F) : 系统中的能量,使物质完成某个过程的能力。 物场模型的表示方法 一个完整的模型包含两个物质与一个场 由数学家乌斯宾斯基提出用一个三角形表示。 一个简单的创新问题可塑造成由两个物质与一个场的三角型模型。 有害的、完整物场模型 有害的、完整物场模型是指组成物场模型的三个元素完备,但却是产生了的有害作用,或是在产生了有用作用的同时产生了有害作用。这种有害作用可能是由S2引起的,如a,也可能是由S1引起的,如图b。 消除有害作用的方法 对凡是产生了有害作用的系统,必须保留或进一步扩大有用作用;对有害作用,必须设法予以消除。 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如果S1和S2两个物质间不要求紧密相邻,则利用引入第3个物质S3的方法来实现; 方法二:如果2个物质间要求紧密相邻,则利用引入第2个场来实现。 实例:服务员托盘端菜 在餐馆里,服务员在給客人们上菜时,往往都要用一个托盘来端菜,为的是消除造成烫伤的可能, 实例精密切削防止细长轴的变形 在完成对切削过程中,为了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岛津原子吸收AA6800说明书.pdf
- 2025湘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假期视觉笔记》课件.ppt
- 体例格式4: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工学一体化课程考核方案.docx VIP
- 党课培训课件.ppt VIP
- 2025年江西省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带解析及完整答案【历年真题】.docx VIP
- 拉法基瑞安水泥健康与安全管理.pdf VIP
- 学堂在线人像摄影(2025秋)考试答案.docx VIP
- 日立扶梯HE15控制装置维保手册.doc
- 地表注浆施工方案施工组织.docx VIP
- 2025-2026学年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2019选修2 网络基础-粤教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