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进入武侯祠大门,穿过东楼,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坐落在广场上的一座高10米、八角上翘的高大牌楼。牌楼正中高悬隶书“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的金书巨匾,背面悬有“天下第一流”匾额一块。 穿过牌楼南行便是诸葛“琴楼”,为券洞式城门建筑。钟、鼓楼居琴楼两侧。琴楼中设有石榻,上置一具古琴,叩之清亮、悦耳,相传是诸葛手持之物。 石门 石门在今汉中市北17公里处,褒斜道南端段,又称“小石门”。现淹没于褒河水库中。石门大约是战国时期,为修褒斜栈道而凿的,后经历代修凿,方告开通。门洞长13.6米、宽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它是用我国古代原始办法“火烧水激”凿成的,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隧道,是研究我国古代交通史的宝贵实物资料。 石门内和石门南北的山崖间,遍布白汉魏至明清的百余方摩崖石刻。1969年,石门修水库,因石刻在蓄水线下,汉中市将石门刻石中的《石门十三品》完整地切割下来,存展于汉中博物馆内。 四 汉中博物馆 汉中博物馆馆址坐落于古汉台之内。 汉中博物馆内有褒斜栈道史陈列馆、石门十三品陈列馆、出土文物陈列馆、生物化石陈列馆、古字画陈列馆和革命文物陈列馆等6大部分。珍藏出土文物和碑刻、拓片、书画等精品千余件。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关于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的资料。 “褒斜栈道史陈列馆”为我们再现了世界交通史上的一大奇迹。“褒斜栈道”北通关中,南接蜀汉,千百年来,它既通行过和平时代的商旅,又闪耀过战争岁月的刀光剑影。石门是世界上人工开凿的第一座隧道。古栈道和石门在我国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石门十三品 “石门十三品陈列馆”中收藏的摩崖石刻堪称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石门隧道两壁和褒河两岸的石壁上遍布着从东汉、魏晋至明清的诗咏碑刻与古栈道修凿碑记。石门十三品又称汉魏十三品,是这些摩崖碑刻中深为书法家们所推崇的珍品。 石门十三品 它包括《石门颂》、《鄐君开通褒斜道释文》、《李君表》、《玉盆》、《石虎》、《衮雪》、《李苞通阁道碑》、《石门铭》等等。这些碑刻既有高度的史料价值,又具有高度的书法艺术价值。 另外,博物馆中的生物化石陈列馆展现了汉中沧海桑田的古地质变迁;出土文物陈列馆展现了汉中地区的历史发展;而革命文物陈列馆展现了从太平天国到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汉中人民的光荣革命斗争业。 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所记,府署东北隅有“天汉楼”,即今望江楼。3层,高约17米。此楼民国四年重建。有对联赞“到此最高,看芳树春流,一览兼收秦蜀景。何须更上,诵好山云影,五言已尽宋元诗”。后院之堂为明建“桂荫堂”。 明弘治年间,在前院开“镜吾池”,建了“洗心亭”。清代于东北隅建了“清晖亭”,清末民初建了“东华庭”。民国十五年建“竹林阁”。东南隅“苍玉亭”有一石鼓,相传为刘邦的上马石、拴马石。高3尺,径1.5尺,色灰白。巨石的一角像刀削的一样平整,传说是刘邦在此石上试剑留下的剑迹。 解放后古汉台多次修复,现为汉中市博物馆。台上竹木花卉郁郁葱葱,池内金色鲤鱼跳跃。今天的古汉台已成为汉中的标志。 (二)拜将台 亦称拜将坛。位于汉中市城南门外,南环中路南侧。由南北两座土台组成。台高3米多,面积为7840平方米。相传为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 南台四周用汉白玉栏杆围砌,坛场平坦宽阔。台脚下东西各竖立一石碑,东碑阳刻“拜将坛”3个字,碑阴刻《登台对》。 西碑阳刻“汉大将韩信拜将坛”8个大字,碑阴刻七绝一首:“辜负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两碑相望,更为古台增色。 北台上建一亭,顶部为歇山式。飞檐翘角,下边枋檩柱等均施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亭柱上刻楹联。此亭形体舒展而稳重,气势雄浑而大方,金碧辉煌,十分壮观。 韩信(?—公元前196年)江苏淮阴人,出身贫寒,少有大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公元前206年,刘邦受封为汉王,就国汉中。这时韩信便“亡楚归汉”投靠汉王。由于同样又没有被重用,就悄然离去。丞相萧何得知连夜迫至寒溪(今留坝县马道)。经苦口劝阻,韩信方回汉中。在萧何极力推荐之下,刘邦予以重用,遂“择良日,设坛场,具礼”,拜韩信为大将。今拜将台就是当年的遗迹。 (三)褒斜栈道与石门 褒斜道因南口名“褒谷”(位于汉中市城北),北口名“斜谷”(在眉县),沿谷成道而得名。它是我国古代横跨秦岭、连接关中和巴蜀凿石架木而成的栈道,又叫阁道。褒斜道由褒谷口经留坝县东北,越衙岭山,至眉县西南的斜谷口,全长250公里,是一条很古的通道。 《读史方域纪要》称:“褒斜之道,夏禹发之,汉始成之。南褒北斜,两岭高峻。中为褒水所经。春秋开凿,秦时已有栈道。”褒斜道是兵家行军必经之路,同时又是商旅的要道。唐在褒斜道上建了11个驿站。唐米以后,由于连云栈道的畅通,褒斜道逐渐衰落,失去了它的重要地位。 火烧水激法 褒斜道地处秦岭深处,崇山峻岭之中。这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师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pptx VIP
- 茶艺师岗位试题及答案.docx
- (正式版)B-T 176-2017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docx VIP
- 鱼菜共生商业计划书.docx VIP
- 剑桥少儿英语二级上unit1.ppt VIP
- Module 3 Unit 1 They're all my favourite festivals!(课件)-五年级英语同步备课(外研版一起).pptx VIP
- 教师资格考试基本能力第一节阅读理解能力演示教学.ppt VIP
- 2025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海南省选拔赛-餐厅服务(国赛精选)项目技术文件.pdf VIP
-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培训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导视标识标牌系统制作安装方案(全面标准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