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务局研商教材外入侵种植物银胶菊防治会议
98 年 4 月 15 日林務局「研商外來入侵種植物銀膠菊防治會議」
<參考資料>
入侵植物銀膠菊在台灣地區之蔓延監測現況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報告人:黃士元
摘要
據本中心調查得知,銀膠菊在南部屏東及高雄縣轄區平地已
頗為常見,大多分布於西部濱海地區如高雄縣沿海的橋頭、岡
山、永安、路竹、茄定鄉和湖內及阿蓮等其他鄉鎮轄內。其蔓延
趨勢由南向北,在台南、嘉義及雲林縣境近海鄉鎮亦已見其入侵。
中部地區在彰化縣濱海的大城、二林、芳苑、福興及鹿港等
鄉鎮,已大量分布。在台中縣大肚溪以北迄大甲溪以南的沿海鄉
鎮則已普遍分布。鄰近梧棲漁港、台中港濱海遊憩區及商港管制
區內,道路旁及安全島更是觸目可及長滿了銀膠菊,並沿著交通
路線慢慢往山區台中市方向入侵。在清泉崗基地週邊和台中都會
公園附近屬於大雅鄉的通山路(海拔300 公尺)路旁也可看到入
侵分布。
另本中心近期調查,銀膠菊也在大甲溪北岸的大安鄉境濱海
南埔地區發現其少量分布,近期更在苗栗縣沿海的通霄鎮內發現
銀膠菊已有零星入侵,顯見銀膠菊呈現逐漸往北拓展的趨勢,值
得注意。此外在南投縣山區的南投市、集集鎮、仁愛鄉山區及東
部花蓮縣吉安鄉的荒廢地亦已見到銀膠菊的零星入侵。
1
一、前言
在台灣西部沿海地區的道路兩旁,這些年來好像多了一群外形很
像「滿天星」 ,開著眾多白色小花的美麗菊科植物。它植株從貼著地
面到高約1 公尺都有,除了冬季之外幾乎整年都會開花,白花綠葉點
綴著鄉間荒野僻地,大片綻放時也頗有可觀之處。但這可是菊科
(Asteraceae)銀膠菊屬 (Parthenium)赫赫有名的外來種入侵植物—
銀膠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銀膠菊環境適應力強,往
往大量滋生,形成優勢雜草,被列入 「世界一百種惡性外來入侵生物」
名録中。
銀膠菊進入台灣地區大約 20 年,由於臺灣的氣候環境很適合它
的生長,在短短幾年間已快速散佈在中南部沿海鄉鎮,不管是道路
旁、安全島、荒廢地或鄉間家居旁小空地,常常都可看到它的蹤影。
銀膠菊由於入侵後族群數量快速拓展,並且其植株和花粉威脅及人類
健康,因此被列入台灣已擴散危害力最高的前20 種外來之重要侵佔
性植物(蔣慕琰等, 2003),值得國人重視。
二、原產地及引進
銀膠菊原產於美國南部、墨西哥、宏都拉斯、西印度群島以及南
美洲。目前廣泛侵入其他亞熱帶與溫帶地區如南亞及澳洲等地,往往
大量滋生,形成優勢雜草。在引進印度 25 年後,即遍佈印度所有省
份,造成農業及人畜健康的慘重損失。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中國大陸產於廣東東北部(大埔、梅縣)和西南部(雷州半島)、廣
西西部(隆林)、貴州西南部(興義)及雲南南部(河口)等地。大多生於
曠地、路旁、河邊及坡地上,分布從海岸附近到海拔 1,500 公尺,在
西南地區垂直分布上限可達2,400 公尺。
在台灣地區引入的年代及途徑不明,中興大學呂金城教授推測可
能跟早期金門駐軍,自美洲大量進口雜糧穀物夾帶而入金門有關。台
灣最初發現於高雄市及六龜地區,並且一直到1988 年才被發表紀錄
為台灣新歸化的有毒雜草(彭鏡毅等, 1988),但數年間即迅速由南向
北蔓延,因生長迅速,繁殖力強,已大量分布在中南部濱海地區和離
島的金門地區。
2
三、形態性狀
銀膠菊是一年生草本,具主根,植株高 30~150 cm,偶可高達 2
m。莖直立,具深淺間雜條紋,被短柔毛,上部多分枝。葉互生,形
態及大小變化大,由基部往上逐漸變小,一回羽狀全裂至二回羽裂。
小苗時全株披絨毛呈蓮座狀平鋪於地面,抽苔後葉子的形狀由下往上
先為羽狀淺裂,再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