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PAGE 2 — — PAGE 1 — 附件12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专项聚焦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糖尿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重大慢病,各病种联动推进,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中的瓶颈问题,重点突破一批重大慢病防治关键技术,搭建重大慢病研究公共平台,建立健全重大慢病研究体系和创新网络,为加快重大慢病防控技术突破、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促进技术合理规范应用、降低医疗和社会负担、遏制重大慢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提供积极有效的科技支撑。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2016年、2017年部署了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技术研究、恶性肿瘤防控技术研究、慢阻肺防控技术研究、糖尿病防控技术研究、神经精神疾病防控技术研究及国际合作研究等方向,共启动了75个三级指南方向。 2018年将在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阻肺、糖尿病、神经精神疾病防控技术研究、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研究、重大慢病支撑平台体系研究及国际合作研究等方向继续部署34个三级指南方向,拟支持项目36个,国拨经费总概算约4.5亿元,实施周期为2018—2020年。 1. 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技术研究 1.1心脑血管病病因、发病机制及干预技术与策略研究 1.1.1脑出血损伤机制与干预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系统研究脑出血血肿扩大、脑出血后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水肿等继发损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遗传危险因素(新的致病和易感基因)、环境危险因素(感染、压力等)和生物危险因素(炎症标记物、凝血功能指标等)对脑出血的交互作用;研究脑出血血肿扩大、继发损害及不良预后的预警模型(影像及生物标记物预警);研究脑出血早期强化降压和止血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考核指标:建立基于脑血管病创新药物临床评价技术平台的脑出血血肿扩大干预研究队列,样本数不少于1500人;建立国人脑出血继发血肿扩大的遗传易感基因谱及脑出血血肿扩大、血肿周边水肿等继发损害及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谱;建立包括影像学及生物标记物等多种预警指标在内的脑出血血肿扩大、血肿周边水肿及不良预后的临床评价工具;完成脑出血早期强化降压和止血治疗对脑出血不同特定人群的治疗效果评价。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1.2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研究 研究内容:利用队列研究,探索认知障碍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结局的影响;研究血管认知障碍的环境影响因素,阐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机制,建立脑血管病后血管认知障碍的预测模型;利用最新微量组学等技术研究轻型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慢性灌注障碍对AD(阿尔茨海默症)病理学分子影像和外周标志物的影响,探索并比较血管病和AD之间的关联;从临床和动物实验上探索神经保护类药物对于血管认知障碍的干预效果和机制。 考核指标: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依托微量组学技术建立血管认知障碍的预测模型,明确通过干预血管危险因素对AD的防治可能性,发现通过早期神经保护防治血管认知障碍的手段。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重大心脑血管病急救体系、临床诊疗技术、策略及评价研究 1.2.1国产降压调脂药大规模长期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建立评价心脑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科学体系;针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关键的降压调脂治疗药物,开展以临床结局事件为评价指标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价国产药物长期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适合国人的有效、安全、可负担的降压调脂药物及治疗模式;改善心脑血管病的预防。 考核指标:建成评价心脑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科学体系,获得2~3种国产降压调脂等药物对于预防国人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明确其疗效和安全性;完成对降压调脂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为安全有效经济治疗提供依据。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2心房颤动风险评估方案及干预策略的优化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心房颤动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的现状,开展队列研究及比较效果研究,针对血栓栓塞事件、出血风险和心力衰竭,进一步筛选适于我国人群更为特异的预告指标,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心房颤动风险精准预测模型;评估不同口服抗凝药物及使用方法、监测方法对于房颤人群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结合卫生经济学研究数据,建立宜于推广的规范化抗凝策略;开展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研究,以降低导管消融技术操作难度,降低围手术期相关风险,提出针对我国现有条件下操作性较强的适于在地市级医院推广的房颤治疗策略;针对房颤消融建立规范化手术流程,严格消融终点的评估标准,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建成我国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出血风险和心力衰竭的可操作性强的精准预测模型;开发出不少于2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新技术和不少于2个心房颤动治疗新靶标;形成1套心房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