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论文正稿.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论文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论文(一)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些思考   为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2016年2月.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综合提出了九个核心素养。显然.这对学校教育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学科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但是.我们还需要从学科层面具体研究有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因此.对数学教学而言.需要更为细化、更具操作性的数学学科素养的架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十个核心概念.有研究者将这十个核心概念认同为数学学科需要发展的十个核心素养。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曹培英老师则提出如图1所示的模型.这个??型基本符合数学学科的实际。当然.数学学习是基于问题或任务的.学习内容的展开基于有问题的情境.学习的目标是解决问题.问题解决过程中自然需要数学的抽象、数学的推理与交流、数学的模型思想、学生问题解决的自我监控等.也就是说.问题解决是落实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多个核心素养的载体。因此.笔者更倾向于将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还包括数学学科发展本身的问题;这里的问题解决也不仅仅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包括问题的发现与提出。数学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具体知识的学习.形成一定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据分析观念.并基于这三种能力形成一定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等更为上位的、内隐的能力.进而综合运用这些能力解决问题。   因此.在学习具体知识的过程中.务必注重以问题为载体.注重学生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下面.笔者以”数”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   一、在”数”的学习中全程贯穿问题解决   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新知学习的意义;通过问题解决.学生不仅可以顺利习得新知.更可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水平.提升学习能力。因此.应在”数”的学习中全程贯穿问题解决。   ”数”及其运算都是基于现实需要的。自然数是基于现实生活中计数的需要产生的;小数是各种测量活动中不同单位之间换算的产物.也是自然数除法运算结果的自然推广;分数是基于表示非整数的个数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又可以用来刻画整数除法的结果、比值等。数的运算更是现实需要的产物.现实情境中产生了数量的比较、归并、分配等问题.自然需要研究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因此.在”数”及其运算的学习中.务必基于现实问题.让学生从情境中自发地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自然地习得新知。例如:对于”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苏教版教科书中呈现了如图2所示的情境.课堂教学大致可以用下面几个问题贯穿:   (1)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计算的问题?   (2)你能根据小数位数把这些算式分分类吗?   (3)这些算式中.哪些比较好算?哪些已经学习过?你能具体算一算吗?   (4)下面我们会研究哪些算式?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   (5)回顾一下.今天提出了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下面还有哪些问题?整个课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从情境入手.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适当地梳理问题.先行解决简单问题.借助解决简单问题的经验思考较为复杂的问题.最后梳理问题解决的经验这样一个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这样的学习经验对学生来说将终身受用。   二、在”数”的认识学习中感受抽象   抽象就是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抽象则是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出有关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因而.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正因如此.数学成为培养学生抽象能力的很好载体.抽象成为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从现实问题中抽取数学概念、抽象数学问题的过程.都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的好机会。下面以”自然数的认识”为例加以解释。   ”数”的认识始于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产生多与少、等与不等的概念.基于”等”的共性形成了抽象的自然数.而认识多与少、等与不等最核心的思想是对应。由于学龄前儿童已经有了丰富的认数经验.教材一般直接呈现一个大的情境.要求学生从中分别看出各种物体的数量.这样做实际上已经跳过了抽象这个环节.但教师最好能够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适度感受其中蕴含的抽象过程。例如:在图形背景中.学生已经发现一些动物一样多.这时可以追问”你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多的”,学生可能大多是从数量上比较的.如说”它们都是3个”.然后.可以引导学生从其他角度进行解释.如图3所示.可以引导学生从图形中感受长颈鹿和梅花鹿之间的对应.进而继续引导学生从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