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层级划分与布局特点.doc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层级划分与布局特点.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层级划分与布局特点 学校: 南京工程学院 班级: 建筑学121 指导老师: 熊东旭 姓名: 丁刘雨 学号: 214120115 目录 TOC \o 1-3 \h \z \u 6333 一、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概念 3 23352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属性、特征与形式 3 29071 2.1公共生活与公共空间 3 11619 2.2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征 3 29904 三、层次结构的概念、实践意义 4 1913 3.1层次结构的概念 4 18335 3.2实践意义 4 17916 3.3三个层次 5 22758 3.3.1 宏观层次 5 22231 3.3.2中观层次 5 22248 3.3.3 微观层次 5 20280 3.4各层次之间的互动关系 5 2604 四、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概念 6 1369 五、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分类 6 2213 5.1 分类及定义 6 30070 5.2 相互关系 7 2899 六、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分级结构 7 13181 6.1城市的单核及多核结构 7 16813 6.2.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分级 7 30527 七、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分布和基本区位模式 8 6547 7.1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分布 8 32555 八、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选址 9 26522 九、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规划布局 10 9687 9.1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规划布局的基本要素 10 31472 9.2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规划布局的主要形态 10 10472 十、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交通组织 10 16682 10.1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交通组织的基本原则 10 21522 10.2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对外交通组织的基本形式 11 444 10.3现状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中心体系的空间耦合一致程度分析 11 6476 十、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12 13798 十一、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举例 13 10089 南京市 13 一、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概念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是指“城市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居民公共活动最频繁、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场所”;城市中的各级、各类公共活动中心区,尽管其规模、主要功能构成以及发展背景和发展特征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但其实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是各种城市公共活动发展和集聚的中心,是市民进行公共交往、交流的集中地。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属性、特征与形式 2.1公共生活与公共空间 “公共”指“共同占有”,是最早的所有制形式,是一个与“私有”相对的概念,最初与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归属性质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的概念趋于丰富,乃至模糊,“公共空间”也是如此。德国学者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对“公共”作了这样的解释:“‘公共’一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意思。它们源自不同的历史阶段,在一同运用到建立在工业进步和社会福利国家基础之上的市民关系当中时,相互之间的联系变得模糊起来。同样是这些社会关系,一方面反对传统用法,另一方面又要求把它当作术语加以使用。不仅日常用语如此,官方用语和大众传媒也是如此。即便是科学,尤其是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显然也未能对‘公’和‘私’以及‘公共领域’、‘公众舆论’等传统范畴做出明确的 定义??举凡对所有公众开放的场合,我们都称之为‘公共的’,如我们所说的公共场所或公共建筑,它们和封闭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公共建筑’这种说法本身已经意味着大家都可以进入,它们也都从来不是用于公共交往的场所,而主要是国家机构的办公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是公共的”。应当明确,从应用角度理解公共空间研究,需要探讨物质空间作为一种介质和载体是如何对公共生活产生作用及可能产生何种作用。空间对于公共生活的作用并不像其物理属性一样与生俱来,而是在与人的社会活动发生关系之后才具有的。例如,传统城市中的街道空间,因其承载了丰富的街道生活而成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 间,但在汽车进入城市之后,分速模式导致了交通与环境之间的对立,此时的街道虽然作为物质空间仍然存在,但却失去了公共空间的属性。由此说明,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公共活动位居核心地位,并有学者将城市公共空间的设置看成是介入社会问题的一种积极手段[2]。 2.2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征 作为一个空间体的概念,城市公共空间具有空间体的形态特征,并对城市环境的物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在居民的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一般而言,城市公共空间具有四方面的特征。 1.开放性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

文档评论(0)

lx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