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第十七届全国电介质物理、材料与应用学术会议
第十九届全国电子元件与材料学术大会
2018年11月15日- 19日 ? 中国 广州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Solid-State Cooling Materials and Devices
Nov. 15-19, 2018, Guangzhou China
第一轮通知
由中国物理学会电介质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电子学会元件分会联合主办、广东工业大学承办、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无源元器件与集成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协办的“第十七届全国电介质物理、材料与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电子元件与材料学术大会、以及国际固态制冷材料和器件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Solid-State Cooling Materials and Devices)(SSCMD)定于2018年11月15- 19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
“全国电介质物理、材料与应用学术会议”是由中国物理学会电介质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两年一届的学术会议,已经召开了十六届。“全国电子元件与材料学术大会”是中国电子学会元件分会主办的两年一度的全国性学术会议, 已经召开了十八届。
全国电介质物理会议宗旨在增进电介质物理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以及产业界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电介质理论研究、新型电介质材料开发、电介质相关元器件应用研究开发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发展。全国电子元件与材料学术大会旨在推动电子元器件与材料的产学研结合,推动电子材料在元器件中的应用。国际固态制冷材料和器件研讨会旨在介绍世界固态制冷材料和器件方面的前沿研究,交流最新的学术成果,探讨制冷器件研究的最新进展。
大会届时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会议热诚欢迎全国从事电介质物理、材料和应用、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以及固态制冷材料和器件的各界同仁参加。会议同期拟召开中国电子学会元件分会会员代表大会。
一、组织机构
会议主办单位:中国物理学会电介质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元件分会、SSCMD组委会
会议承办单位: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无源元器件与集成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
大会主席: 鲁圣国、李勃、章启明
顾问委员会:
姚熹院士、王业宁院士、朱静院士、李龙土院士、雷清泉院士、南策文院士、李言荣院士、陈王丽华教授、陈正豪教授、邝安祥教授、肖定全教授、殷庆瑞教授、章士瀛教授级高工、钟维烈教授、朱劲松教授、朱伟光教授、庄严教授、陈充林教授、周益春教授、叶作光教授.
学术委员会(以姓氏为序):
包定华、陈充林、陈湘明、陈延峰、戴吉岩、费维栋、付振晓、贾殿赠、郭 海、顾豪爽、古 群、姜胜林、靳常青、李 勃、李玲霞、李国荣、李晓光、李永祥、刘光聪、刘韩星、刘俊明、刘兴钊、鲁圣国、罗豪甦、吕笑梅、冉洪汀、任 巍、沈 洋、施进浩、司留启、汤劲松、王勃华、王春雷、王金斌、王 暄、魏晓勇、吴裕功、向 勇、徐友龙、徐 卓、杨邦朝、杨祖培、张树人、张冶文、张万里、周 济、朱建国
组织委员会:
主任: 徐卓、周济
委员:任 巍、李永祥、朱建国、向 勇
本地委员会主任:唐新桂、包定华、卢振亚、高兴森、姚英邦
本地委员会委员:陶涛、梁波、路标、李丹丹、简晓东、林雄威
程序委员会:
主任:包定华
委员:宫继辉、路标
二、会议专题
投稿论文可参照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电介质的基础研究(第一性原理计算、密度函数理论、唯象理论等)
2. 模型和模拟(相场计算模型及材料基因组计算)
3. 极化转向及相关现象(畴结构、畴壁运动、电滞回线及开关)
4. 薄膜材料和器件(非挥发性存储器、MEMS/NEMS等)
5. 忆阻器材料和器件
6. 厚膜材料和器件(MLCC, MLCI, LTCC, 多层压电、铁电器件)
7. 介电材料和器件(包括高介电常数材料、复合材料等)
8. 压电材料和器件(压电滤波器、声表面波器件、压电变压器、压电驱动器等)
9. 热释电材料和器件(IR探测器等)
10. 多铁性(单相、两相或多相材料和器件)
11. 电光材料和器件
12. 能量收集和储存材料和器件
13. 微波和毫米波材料和器件
14.氧化物半导体和敏感元器件(热敏、压敏、气敏和湿敏等)
15. 纳米材料、柔性材料等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器件等
16. 电子元件的质量管理和可靠性技术
17. 固态制冷材料和器件(电卡效应、磁卡效应、弹卡效应和热点制冷等)
18. 青年学者论坛(45岁以下,内容同上)
三、会议安排
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