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诗歌鉴赏之读题目.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诗的一般步骤 1、审诗题(写作缘起、时间、处所、人物、场合、感情基调)如《望月怀远》、《春夜喜雨》、《旅夜书怀》、《柳》…… 2、审作者(时代、身世生平、思想、风格流派) 3、看注释(难字,或有典故) 4、通词句(认清歧义、理顺倒文、解读典故、推断品味关键字词,概括句义) 5、味意象(形声色质味è情调;时空位置(在脑海中形成“多媒体”的图景) 6、入意境(设身处地,涵泳品味,领悟其中的“情”或“理”) 7、认“技巧”(结构关系类、语意关系类、表达方式类(主要是写景抒情方式)、语句修辞类)(单讲) 8、 从题材 一、如果诗题直接点明或暗示感情,那么从题目所提示的感情入手,去理解作者运用了什么典型细节和景物来表达感情。 二、如果题目直接点明了描写的对象,那么可以从描写对象着手,通过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来理解作者的情感。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四、借助诗歌的题目,推断诗歌的主题思想 古诗的写作往往有些传统的写法,同一类型的诗歌往往有几类大体相似的主题。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直接通过诗歌的标题推断诗歌的主题。 望月就可能思乡怀远 寄某某就可能表达对某某的怀念之情 登高就可能是思亲,伤春悲秋 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 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有些诗歌本身就表明了作者的基本态度。如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七、题目交待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点明中心 1、表明诗歌的作用或目的 如:《近试上张水部》、《临洞庭上张丞相》、《酬朱庆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根据背景,推想作者的处境和心情 《元和十年自郎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在狱咏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直接点明中心或暗示中心内容的范畴 如:《月夜忆舍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科举取士制度已经比较完善,许多有才华的士子通过考试步入仕途,科举考试成为士子出人头地的最主要途径。在应试过程中,自己文章 的好坏固然是重要的,但时 人的褒扬,尤其是名人的称 赏,对顺利通 过考试也起重要作用,于是,在应试科举的士子中便形成了向名人行卷的风气,即在考试前,将自己的文章呈送给当时在文坛上有名望的人,以求其称扬并介绍给主持考试的官员。朱庆馀是一位颇有才华的士子,但未免于俗,也向当时在文坛上声望甚高,以喜欢奖掖后进闻名的张籍行卷,虽然已经多次将自己的文章呈送给张籍,并已得到赞赏,但临近考试,仍心有未稳,于是又写了一首《闺意》诗(又题《近试上张水部》),呈送给张籍。 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 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录用。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诗的前四句着力描写洞庭湖的自然景色。诗人以雄浑的笔势,夸张的手法,从正面写湖水的壮阔。 开篇二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点出时间,并着意描状八月中秋湖水的浩瀚(湖水平)和景象的雄浑(混太清)。它汪洋浩阔,水天相连,润泽着万树千花,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胸襟极为阔大。 第二联独运妙笔,以精练警策的语言概括了洞庭湖的典型特色,以“汽蒸云梦”“波撼岳阳”极形象地再现了八百里洞庭广阔雄伟的气势。前四句是在写景,但又并非纯然写景,否则下面的“端居耻圣明”就无落脚处了。同时,在景物描绘中也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宽阔的胸怀和昂扬奋发的激情。    后四句由前四句的写景转入自身,引发出不甘寂寞,积极盼世的思想。 颈联五、六句,诗人以巧妙的比喻,自然地抒发感慨,用欲渡洞庭没有舟楫,含蓄有致地表明自己欲见用于世而不可得的处境,以闲居无为,愧于圣世,透露出对朝廷的忠心。 结尾“坐观”“徒有”作比兴描写,点明诗题,照应全篇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