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传统体育项目演示文稿.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保安族传统体育项目 甩抛尕 甩抛尕原来是为打仗和放牧所需而产生的。现在成为一种锻炼体魄的竞技项目。抛尕由绳和装石子的布袋子组成。绳由牛毛线绾织的,大拇指般粗,长5尺,绳中间有布袋子,装鸡蛋大小的石子。甩抛尕时,将绳子一头的小孔套在中指上,另一端折叠上来,夹于食指和拇指之间,开始用力绕环旋转,同时瞅准前方的攻击目标,然后松开拇指和食指,石子飞驰而去,击中目标。比赛方法有三种,一是同时一起比,看谁抛得最远;二是同一距离的目标,看谁击得准;三是成队攻击比赛,一直把对方攻跑为止。但这第三种比赛方法,若没有一定的掩体地形,容易发生事故。因而一般很少采用。 抹旗 这项竞技也是在马背上进行的。竞技者旗杆是特制的,一般用用四五片竹子扎成杆子,其上涂抹骨胶水,并用黑布层层缠裹,保安人称其为“纂竹”。这种旗杆坚韧,不易折断。长短分三等:8尺的、9尺的、1丈的因人而异。比赛时,选手在飞奔的马背上,向不同的五个方向挥舞手中的旗。即从右到左、从前到后、最后从头顶挥过去,要求在100米内连续做完五个挥旗动作,称为抹“五门旗”。最先完成动作到达终点者为胜。这是骑术和臂力的比赛,优胜者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崇。 抱腰 此项比赛的参加者多为青少年。两人抱住对方的腰部,一声令下,双方凭力气和技巧,力争将对方抱住使其双脚离开地面而取胜。这项竞技不受场地、季节等限制而且不需要任何器械,因此在保安三庄的田间地头、村旁、院内随时可见。 抱腰 夺腰刀 比赛时,两人各带一把“什样锦”刀鞘的小双刀并藏在身后,在一块12平方米左右的空地上,或前进,或后退,或左右移动,以探察对方的藏刀部位,一旦发现便奋力夺刀,双方为护自己之刀、夺对方之刀,互相展开搡、拉、扭、拱、摔等搏斗,先将对方腰刀夺到手者为胜,若在规定时间内都未得手判为平局,一般三局两胜,中间可暂停休息。这项比赛是智与力的比赛。展现了民族的豪爽性格和丰富的生活乐趣。 保安腰刀 拉爬牛 用一条四、五米长的粗绳,两头各挽一个结扣。比赛时双方将结扣套在脖颈上,然后骑在绳上,背靠背四肢撑地爬下,两人之间划一条横线。待开始口令一下,双方分别向各自前方用力拉去,被拉过横线者为败。此项比赛类似于当地藏族同胞的“大象拔河”。 响铃操 此项比赛是保安族传统表演性的体育项目。响铃是民间的一种运动器械,用木料制作而成,制作方法和现代哑铃基本一样,两端做成空心,内装响铃两三个,击打时发出声响。主要动作有:跳起后正上方击打;跳起后转体180度正上方击打;左右侧身击打;背手身后击打;弓箭步正前方、正上方、左右侧身击打;两脚并拢、腹背正下地面击打合两腿后击打。 打石头 此系一项技巧比赛。比赛器械系一块厚1厘米,面积5平方厘米的扁平石头(打击石)和一块高20厘米、宽和厚各10厘米的石头(被打击石)。比赛时,将被打击石立于场地一端,人立于10米远外,一般以三种形式掷击:将石头放在脚面上踢出击前方石头;将石头置于前额眼部,直至被击石跟前击石头;将石头夹于两膝间,跳去击中被击石等。以不同形式击中石头之次数判胜负。 历史TIME 保安腰刀的文化内涵 保安腰刀有许多传奇的故事和传说。相传,在南宋时期,保安族先民铁匠们,在一座宋军驻守的城门外开设铁匠铺,那个时代,在中国的境内并存着南宋、西辽、蒙古、金朝、西夏、大理六个政权,它们之间的残酷战争长年不断,宋军认为,铁匠们在城门口打制农具和刀具不安全,就派兵驱赶铁匠们。铁匠们说:我们安分守纪给百姓的打制日用品,没挡你们的路,为什么赶我们? 发生争吵后与宋军打起来了,铁匠们手劲大,且有工具,就一锤打瞎了一个宋兵军官的眼睛,然后骑马跑了几天,来到了蒙古军驻守的一座城门口,蒙古守军一问来的是铁匠,就十分欢迎。因为,蒙古军人都来自草原部族,缺乏各种工匠。就让他们在城内开铁匠铺。后来,因为手艺好,被元朝编入军户,为他们打制骑兵套具和兵器,后来就跟着元朝军队来到保安地方定居了。这个故事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保安族亦兵亦匠的历史。 传说:积石山的由来 传说在莽莽远古,一阵雷声后,青海、甘肃交界处的一块蓝天塌下来,人们惶惶不可终日,请求女娲补天,拯救人民。女娲将天下青蓝色的石头搬到天塌陷处炼石补天,经过七七四十九天补好天空后,剩下的大石头堆成了又高又大的石山,即后来的“积石山”。 干河滩的传说 传说干河滩曾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居住在此地的百姓安居乐业。干河滩南边的崔家峡口有眼“白马泉”,泉内有一匹雪白的神马,吃的都是穷人的庄稼,凡是被白马吃过的田苗都更加旺盛。这气坏了一个财主,他便派爪牙用箭射伤白马,白马流着鲜血跑进神泉。有一个一贯行善干好、外号叫“花花帽” 的穷人知道后,将一束草药投入泉内。当晚三更神泉内响声震耳,暴雨倾注,山洪暴发,淹没了田园村庄和人畜,唯有“花花帽”的家园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