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刺激性气体.ppt

第一节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刺激性气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处理原则 1.治疗原则:治疗重点是防治肺水肿和迟发性阻塞性毛细支气管炎。 (1)现场处理 (2)注意病情变化,对症治疗。 (3)积极防治肺水肿和迟发性阻塞性毛细支气管炎。 (4)合理氧疗。 (5)预防控制感染,防治并发症。 (6)如出现高铁血红蛋白症,可给予亚甲蓝治疗。 2.其他处理(GBZ 15-2002) 劳动能力鉴定按GBT 16180处理。 * 预防 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氮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5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100mg/m3。 患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肺心病及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等,不宜从事接触氮氧化物作业。 * (四)氨 理化特性 氨(ammonia,NH3)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具有强烈辛辣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分子量为17.04,密度为0.5791g/L,比空气轻,易逸出。沸点-33.5℃,常温下加压可液化。极易溶于水而形成氨水(氢氧化铵),浓氨水约含氨28%~29%,呈强碱性。易燃,自燃点为651℃,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 接触机会 合成氨生产。 氮肥工业:氨可用于制造硫胺、硝胺、氢氧化铵、尿素等多种化肥。 液氨作制冷剂:人造冰、冷藏等。 以氨为原料的各种化学工业:制造碱、炸药、医药、氢氟酸、氰化物和有机腈以及合成纤维、塑料、树脂、鞣皮、油漆、染料等生产有机会接触氨。 * 毒 理 氨对人体的毒性反应与空气中氨气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关。 低浓度时可使眼结膜、鼻咽部、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等;浓度增高时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致严重的眼及呼吸道灼伤、化学性肺炎及中毒性肺水肿,造成呼吸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乃至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高浓度氨吸入后,血氨增高,三羧酸循环受到障碍。脑氨增高,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出现兴奋,惊厥等,继而转入抑制,以致昏迷、死亡。亦可通过神经反射作用引起心跳和呼吸骤停。 * 临床表现 根据接触浓度和接触时间及个人易感性的不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1.轻者表现为一过性眼和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轻度中毒以气管、支气管损害为主,表现为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也可引起轻度喉水肿。 2.中度中毒表现为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 3.重度中毒以肺部严重损害为主,可出现肺泡性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伴有明显的气胸或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可出现中毒性肝、肾损害。可致角膜及皮肤灼伤。 * 诊断原则及分级标准 1.诊断原则:诊断及分级标准依据GBZ 14—2002。根据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氨气的职业史,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和胸部X射线影象,结合血气分析检查及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排除其它病因所致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2.眼或皮肤灼伤:轻、中、重度急性中毒均可伴有眼或皮肤灼伤,其诊断分级参照GBZ 54—2002或GBZ 51—2002。 * 处理原则 1.治疗原则 防治肺水肿和肺部感染是治疗关键,同时积极处理眼灼伤,防止失明。治疗中强调“早”字。 (1)现场处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早期防治肺水肿 (4)合理氧疗 (5)积极预防控制感染 (6)眼、皮肤灼伤治疗,参照GBZ 54-2002或GBZ 51-2002。 2.其他处理 * 预 防 工作场所空气中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2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mg/m3。 患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肺心病、活动性肺结核及严重肝病等,不宜从事与氨有接触的作业。 * (五) 光气 理化特性 光气(phosgene,COCl2)即碳酰氯,常温下为无色气体,具有霉变干草或腐烂水果气味。分子量98.91,比重3.41,熔点-118℃,沸点8.3。易溶于苯、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遇水缓慢水解成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光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 接触机会 光气制造 多种有机合成 脂肪族氯代烃类燃烧 曾用作军事毒剂 输送管道或容器爆炸、设备故障等意外事故时有大量光气泄露引起群体发生急性光气中毒 * 毒 理 吸入后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迅速与肺组织细胞成分发生酰化、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毒性比氯气大10倍,属高毒类。 光气发生肺水肿的毒理作用可能是光气分子中的羰基(C=O)与肺组织的蛋白质、酶等结合发生酰化反应,破坏细胞膜以及肺泡上皮细胞,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萎陷,同时毛细血管内皮受损,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 光气除了引起急性肺损害外,还可直接刺激血管引起应激反应,使肺循环阻力升高,加重右心负荷致严重缺氧等因素而损害心肌。 * 临床表现 根据中毒的严重程度,临床表现分为刺激反应、轻度中毒、中度中毒与重度中毒。 1.刺激反应是在吸入光气后48h内,出现一过性眼及上呼吸道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