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库的主动式学习电网运行经验库的研究.doc

基于知识库的主动式学习电网运行经验库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种刹车余热回收系统的设计及工作特性建模 梁大为 张伊甸 张婕 石磊 刑法财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河北省 保定市 071003) 摘要: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机动车刹车余热回收系统的相关设想,提出了一种设计方案。首先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5.0构建了机动车制动盘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对实际制动情况的模拟,求解了刹车余热回收系统的热流传递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由系统温差发电层中热电材料的热电耦合规律,针对其中的一个温差电单体进行了分析,并运用MATLAB软件得出了系统热电材料在特定制动情况下的工作特性模型。该模型的构建及分析结果为相关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建模思路和数值参考。 : 能量回收是指将无法再存储利用或本来将浪费掉的能量形式,比如热能、机械能、光能等转化为电能再加以回收利用。随着当今半导体温差发电、压力发电等新兴发电技术以及高效传、储热器件的快速发展,能量回收技术被逐步应用于很多领域。在交通运输业,由于其在提高能效、降低发电组件制造成本以及减少排放等方面的巨大价值,国外汽车业巨头如GM、BMW、Nissan和Delphi以及国内的一些企业和科研机构都投入到了机动车辆能量回收的研究中。目前,国内外科研机构针对机动车制动能量回收以及发动机余热利用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机动车制动能量回收的相关技术已被逐步投入商业使用。 近年来,有国外学者及汽车厂商指出了机动车刹车余热回收的可行性并展开了相关研究及应用实践。实验表明,机动车刹车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高热。由于汽车刹车产热大、频次高的特点,刹车热量也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能量回收源。然而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不多见,尤其是基于实际制动情况对余热回收系统的建模以及针对系统热电材料工作情况的理论分析工作仍较为欠缺。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设计方案,模拟了机动车实际制动情况,并基于此对制动余热回收系统进行温度场有限元建模。通过对系统的热流及热电耦合计算来进一步分析热电材料在特定制动情况下的工作及输出特性。 1刹车余热回收系统的整体结构 (1)机动车刹车分为盘式刹车和鼓式刹车。盘式刹车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其原理为刹车时静止卡钳上的刹车片与旋转的刹车盘相互摩擦实现制动。由于盘式刹车具有出色的制动效果及散热性,目前绝大多数的汽车刹车均采用盘式结构。本文也是基于盘式刹车进行系统分析。盘式刹车机构如图1、2所示,一个完整的刹车盘一般由内盘和外盘构成,两盘之间有肋杆紧固。刹车时卡钳上的刹车片与内外盘外表面相摩擦产生的热量很快会传至整个刹车盘。 图1 刹车盘外盘外表面 图2 刹车盘内外盘内表面 (2)目前的刹车余热回收系统设计一般是基于系统热电材料的Seebeck效应。Seebeck效应又称第一热电效应,是指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由于温度差异而引起两种物质间产生电压的 现象。分布设置在刹车盘内表面的高温热电材料层将机动车刹车盘上的刹车余热转化为电能,并通过机动车内相应电路及蓄电池加以存储利用。在热电材料层的散热面,可考虑采用毛细相变热管结合汽车行驶风冷的形式进行散热,从而实现热电材料工作时两面所需的持续温差。 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及刹车过程中能量传递方向如下所示: 图3 系统整体结构示意 图中各标号为:1.刹车卡钳、2.毛细热管、3.外盘、4.隔热垫、5.轮轴、6.导热硅脂层、7.内盘、8.热电材料层。 图4 刹车过程中的能量传递方向 2系统温度场建模及热流分析 2.1制动盘温度场模型 机动车行驶时,制动盘主要热量来源为其与静止刹车片之间的摩擦产热。在刹车过程中,摩擦热量大部分被制动盘吸收。制动盘吸热升温后以传导、对流和辐射换热的方式向外界放出热量,其中一部分热量传导至与其接触的热电材料中。 为充分回收刹车热量,系统中的热电材料层与刹车盘的接触面积都要尽可能增大。若热电材料层分布均匀,且与刹车盘表面充分接触,则可将其视为覆盖在刹车盘内表面的均匀热源。由于热电材料两温差面间的温度变化存在耦合关系,故首先分析系统热源即制动盘的热流输入情况。 制动盘主要材料一般为铸铁或复合碳纤维,可以将其视作无内热源的各向同性材料。由传热学理论可知,其热传导方程为: (1) 式中为材料密度, c为材料比热,为材料导热系数,T为温度,t为时间。由于刹车盘材料为为各向同性材料,且其结构具有循环对称性,故为简化分析采用刹车盘其中一块20°的扇形区域来处理。 基于以上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5.0构建如图5所示的制动盘网格模型。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