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史-屈原与楚辞.pptVIP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史-屈原与楚辞.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屈原与楚辞 中国诗歌个人创作的第一位作家 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中国诗歌浪漫主义流派的奠基人 屈原的生平 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晚期楚国人,故里在今湖北秭归。 屈原与楚王族同姓,曾任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 在实行立法图强的变革中遭到上官大夫、郑袖和令尹子兰的极力反对。 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顷襄王时期,屈原被流放到江南湖湘一带,飘泊流离,最后自沉于湖南汨罗江。 关于屈原生平的史料 1)贾谊《吊屈原赋》,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屈原生平事迹涉及甚少。 2)淮南王刘安《离骚传》,评价屈原人格和《离骚》风格。残文保留于《史记 ? 屈原列传》和《文心雕龙 ? 辩骚》。 3)司马迁《史记 ? 屈原列传》,是《史记》中最富感情色彩的传记,但叙事不详,留下几个疑难问题,后世争论不休。。 《史记 ? 屈原列传》的问题 1)屈原的名字、事迹不见于先秦文献的记载,司马迁作传依据何在? 2)屈原被流放几次?“怒而疏”、“虽放流”、“怒而迁之”的含义是什么? 3)屈原何时作《离骚》?承“怒而疏”,“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一篇”指什么? 中日学者屈原问题论争 30年代,廖季平、胡适、何天行、魏聚贤等著文怀疑屈原与楚辞。 1968年,日本学者铃木修次、高木正一、前野直彬约请20多所大学的20多位教师撰写《中国文学史》,否定屈原。 1983年,中国学者黄中模等在《重庆师院学报》发文肇始,《求索》等40多家报刊陆续发表文章40多篇参加论争。 论争所反映的实质问题 30年代,重庆文化界举行盛大集会纪念屈原,将屈原的忌日定为中国诗人节,激发中国人民的抗日情绪。 30年代,屈原怀疑论当时受到郭沫若等人的批判。 1953年,屈原被确定为世界四大文化伟人之一。 60年代以来,日本学者否定屈原,是狭隘民族主义意识的反映。狭隘民族意识的驱使。 第二节 关于“楚辞” 战国晚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在南北合流的文化传统和楚国民间文艺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有别于《诗三百》的新诗体。 西汉晚期,刘向奉诏校阅群书,将屈原、宋玉等楚国人的作品和汉代模拟屈宋的作品编为一辑,定名为《楚辞》。 《楚辞》的注本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续增自作的《九思》一篇及班固“二叙”。 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在王逸《章句》基础上作补充注释,逐条疏通,考证甚勤,收录前人遗说亦多。 洪兴祖为秦桧所排挤。 《楚辞注本》 南宋朱熹《楚辞集注》以王逸本为依据,删去《七谏》 《九怀》《九叹》《九思》四篇,增入贾谊《吊屈原赋》《服鸟赋》。 吸取王逸、洪兴祖旧注的成果,侧重于对思想内容尤其是爱国精神的阐发。 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时,毛泽东主席将此书赠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湖北秭归旧县城 屈原纪念馆内景 第三节 屈原的作品 《离骚》1篇,是屈原最杰出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今第一篇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九歌》11篇是对神的礼赞,歌颂十种神,最后一篇是礼魂曲。寄托了自己不遇明主的哀怨。 《天问》1篇,一气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对天发问,表现出大胆的怀疑精神和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九章》9篇,并非一时一地所作,内容格调与《离骚》大体一致,多数作品记录流放的行迹,是流浪者之歌。 《招魂》究竟谁为谁招魂尚存在异议,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曲折委婉地表达出一种爱国的心曲。 《远游》《卜居》《渔父》3篇,是关于屈原事迹的文字,作者尚有异议。 第四节 《离骚》 司马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离忧也。 班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王逸:离,别也;骚,愁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 鲁迅:屈原的《离骚》只是不得帮忙的不平。 游国恩:牢骚。 《离骚》的结构 《离骚》每四句为一节,共计93节,373句,2490字,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全篇由三大部分构成: 第一大部分写现实中美政理想的失败。君王、谗臣、学生、亲人,都是现实中人物。 第二大部分写幻想中对真理正义的追求。重华、天帝、帝阍、宓妃、简狄等,都是幻想人物。 第三大部分写不忍去国远游的矛盾心情。灵氛、巫咸,是现实人物;挚、皋陶、傅说、吕望、宁戚等,都是幻想人物。 尾声表示要身殉理想。 《离骚》的思想 一是崇高的美政理想,包括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两个方面。进而富国强兵,由楚国统一天下。 二是峻洁的人格操守,积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虽溘死体解而绝不随波逐流。 三是强烈的爱国情思,突出表现在第三大部分意欲去国远游而又不忍离开的两难心理。 四是顽强的抗争精神:痛斥党人的结党营私,苟合苟安;指责学生的变节从俗,争权夺利;揭露社会风气的溷浊腐败,蔽美嫉贤;对于国君则痛心“灵修之数化”,“哲王又不悟”,始终寄予希望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