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谁阻碍了产业集中度的提升
贺灵童 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员
在建筑业规模飞速发展的同时,建筑业利润始终低下,建筑业产业集中度却提升乏力,不禁疑惑到底是谁阻碍了建筑业产业集中度的提升?
光鲜数据后的阴影
过去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阴影下,建筑业市场一片蓬勃。建筑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2009年全国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5864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2663亿元,增长21.0%;双20的增长背后,可以计算出我国建筑业的产值利润率为3.51%,低于2008年的3.55%,更远低于2008年的工业产值利润率(6.02%)。再来看看改革开放初期的这一数据,1984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为391.6亿元,产值利润率为7.4%。发展了25年,产值翻了七番有余,产值利润率却不到1984年一半。
再来看看建筑业的产业集中度,屡屡可见新闻报道中说建筑业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从2003年的10.95%攀升到2009年的15.67%,年平均增长5.24%。套用植草益对市场结构的划分,我国的建筑业属于分散竞争型,处于过度竞争状态。再对比其他行业,2008年中国煤炭工业的产业集中度(CR4)为20%;2009年中国钢铁前五强占全国钢产量的29.1%;2009年中国前五家汽车企业销售占汽车销量逾七成。
再来看一下几家大型建企。2009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50.21亿元,居全国建企首位,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紧随其后,为3440亿元。两大铁路巨头完成了9.2%的建筑业产值。据统计,2009年是我国铁路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投产最多的一年。全年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000亿元,比2008年增加2650亿元,增长79%,超过“九五”和“十五”铁路建设投资的总和。作为上海基建老大,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完成产值401.88亿元,增长31%。联想到上海世博会建设投资220亿元,至于上海建工从中分得多少羹,我们不得而知。由此可见,我国建企订单的获得与市场竞争,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并不紧密。
产业集中度低下的后果
建筑业产业集中度低下,重要表现就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和产品的同质化,带来残酷的恶性竞争,目前建筑行业正处于低水平的恶性竞争状态,各级资质级别的企业利用相似的经营管理模式经营相似的业务,缺乏核心竞争力,为了释放生产能力,只能采取残酷的价格战争,进一步压低了本来就不高的行业利润率。每一项工程都有几十家乃至上百家企业投标角逐。有的工程项目甚至出现亏本经营,企业举步维艰,处境困难。为了维持企业生存,资质挂靠、层层转包等现象出现,甚至出现施工管理混乱,偷工减料,牺牲施工质量和安全来节约成本。“楼倒倒”、“楼脆脆”、“楼歪歪”、“楼陷陷”事件屡见不鲜。
产业集中度难以提升的根本原因
市场化程度低。在市场经济中,依靠“看不见的手”形成的“优胜劣汰”机制,将促进资源向竞争力强的企业汇聚,促进产业的集中化过程。然而,中国改革开放与市场化推进已30年,但中国建筑业产品价格计价模式近年才从定额模式向清单模式过渡,这表明中国建筑业市场经济才刚刚开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定额计价方式导致企业间的竞争依赖于关系竞争,通过处理好与政府间的关系以及与业主间的关系来争夺定单,而不是注重通过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能力来提高企业竞争力。
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的本位主义和保护主义,促进了当地建筑业规模大增,也让产业集中度大降。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在企业注册保证金、安全生产保证金方面有诸多条款,个别地区建设管理部门不接受不同地区银行出具的银行保函,有的地方甚至明文规定禁止外地建筑队伍参加本地招投标;招投标制度没有得到完全的执行,有的地方政府领导干预工程招标,私下认定中标者,实行“暗箱操作”;最终出现了中国建筑领域司空见惯的优不胜、劣不败的现象。
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不完善。进人壁垒包括市场性壁垒和政策性壁垒。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必要的资本和技术壁垒,一支施工队就能撑起一家小公司。我国政策壁垒比较高,主要是资质申请十分困难,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而资质挂靠现象、关系营销战略顺势而生,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建筑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沉没成本高、债务重、冗员多、破产受阻,导致退出壁垒过高,阻碍了劣者的淘汰。
建企战略缺失。2009年ENR225强我国建企已经占有50个名额,但与国外大型建企依靠产品升级、技术进步、服务改善等高附加值手段“崛起”的模式的不同,我国建筑企业通过简单的产销规模扩大而“崛起”,却忽略了增长的质量。缺乏品牌战略,没有专业化方向,一味地做大做全,最后落得全而不强,小而不专的局面。
如何提升建筑业产业集中度
目前处于低产业集中度的中国建筑企业一直处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