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檢考題整理---教育社會學】
(95年)
6.下列教育現象的敘述,何者屬於結構功能論(structural-functionalism)取向?
(A)學校教育在為資本主義服務
(B)學校教育促進社會文化的傳遞
(C)學校教育的結果為社會再製(social reproduction)
(D)師生之間存在制度化的「支配—從屬」(dominance and subordination)關係
7.下列教育政策的執行產生問題,何者均可歸因於未審慎評估「少子化現象」的影響?
(A)廣設高中及大學、開放多元師資培育
(B)開放多元師資培育、高中職社區化
(C)推動國教九年一貫課程、高中職社區化
(D)廣設高中及大學、大學多元入學方案
8.學生在學校中習得適應社會的價值與規範,此歷程稱為什麼?
(A)階層化(stratification) (B)社會化(socialization)
(C)集中化(centralization) (D)民主化(democratization)
9.某校位在大都會文教區,許多家長都很主動和老師討論教學及子女的學習情況,也常參加學校活動。此情形主要反映什麼現象?
(A)教學文化 (B)教育選擇 (C)家長參與 (D)城鄉差距
10.從我國現行<師資培育法>的內涵來看,我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的工作,最符合哪一項專業特徵?
(A)相當的獨立自主性 (B)專門的知識與技能
(C)服務重於報酬的觀念 (D)不斷的在職進修
(96年)
11.下列何者不是科層體制(bureaucracy)的主要特徵?
(A)明確的組織分工,階層體制分明
(B)以專業能力及資格做為用人的標準
(C)公事公辦,公私之間有嚴格的劃分
(D)強調同僚體制,尊重部屬的專業自主
12.教育社會學的研究分類,可分為鉅觀研究與微觀研究,下列何者不屬於微觀研究的論述?
(A)強調社會變遷的研究
(B)重視實際社會生活的探究
(C)在社會行為研究中,著眼於行為情境因素
(D)凸顯個人在社會實體建構中主動性的研究
13.國家統治者會透過教育制度將特定的意識型態及文化價值,經過精心設計,灌輸給民眾,以達到社會控制的目的,這種現象可稱為什麼?
(A)文化霸權的教育政策 (B)跨文化的教育政策
(C)文化融合的教育政策 (D)文化衝突的教育政策
14.現代家庭中,父母很難同時扮演幾種不同的角色,在面對諸多不相容的期待時,常常無法滿足對不同角色扮演的期望,這種情況可稱為什麼?
(A)角色分化 (B)角色衝突 (C)角色扮演 (D)角色轉換
15.秦老師在第一次段考時發現小明作弊,因為小明平時循規蹈矩,不曾犯錯,被發現作弊後,態度良好,很快認錯、道歉,秦老師決定從輕發落,只記警告二次,但學務處卻要求依校規記小過一次,雙方僵持不下,這屬於下列哪一種衝突?
(A)社會階層的衝突 (B)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衝突
(C)角色內的衝突 (D)科層權威與專業權威的衝突
16.張老師任教於職業學校,他觀察到該校的學生家長有相當多數是屬於勞工階級,學生的兄姐有蠻多人也是勞工階級。這種現象讓他思考:「為何勞工階級的子女長大後常會從事勞工階級的工作?」請問下列哪一項在探討張老師的問題?
(A)社會再製 (B)文化融入 (C)社會運動 (D)勞工運動
17.學校具有社會化和選擇功能,其中社會化功能的目的是什麼?
(A)培養學生繼承父業的條件 (B)培養具有共同價值和信念
(C)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 (D)促進社會水平流動
18.高登(C. Gordon) 和柯爾曼(J. Coleman)曾經對1950 年代的美國學生做了一個研究,發現「學生在學校的學業表現並不是其獲得社會地位的指標,而男生的運動表現與女生的人緣,才是社會地位獲得的重要原因。」這種現象被稱為什麼?
(A)反文化運動 (B)反社會主義運動
(C)反智主義運動 (D)反性別歧視運動
19.下列何者符合伯恩斯坦(B. Bernstein)所稱的精密型語言(elaborated code)之意涵?
(A)較多分析、抽象的陳述 (B)脈絡依賴的語意表達
(C)單刀直入、簡潔明瞭的敘述方式 (D)強調事務本身而非歷程的表達方式
20.下列哪一位學者的教育學說較不具「文化批判與再製理論」的色彩?
(A)帕森士(T. Parsons) (B)布迪爾(P. Bourdieu)
(C)艾波(M. Apple) (D)季胡(H. Giroux)
*問答題:很多研究顯示社會階層化與教育成就有著密切的關係,不同社會背景(家庭、學校、地區、族群...)的學生,其教育成就也往往有所差異,請問可循哪些途徑或策略來改進此等現象,以落實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
(97年)
11.聖吉(P. Senge)在《第五項修練》一書指出,因應現代社會變遷,傳統學校教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