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绿色梦想大同力量大同市造林绿化工程巡礼刘红霞千里桑干逶迤东行大河两岸绿染山川桑干河被大同人誉为母亲河千百年间它见证着这方土地的沧桑巨变蜿蜒的河道写满世事回旋今天这条历史之河见证着大同人亲近绿色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画卷从年起大同市委市政府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战略以建人居美景构宜居家园谋科学发展为主题展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造林绿化运动让塞上名城步入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在浓浓绿意中至美大同朝着世界走来百山披绿创造历史新高春来了新荣区的明长城在暖阳里欣欣然复苏它的脚下万亩绿化植被一同苏醒将凄凉萧瑟的古战
绿色梦想 大同力量
——大同市造林绿化工程巡礼 刘红霞
千里桑干逶迤东行,大河两岸绿染山川。 桑干河,被大同人誉为母亲河,千百年间,它见证着这方土地的沧桑巨变,蜿蜒的河道写满世事回旋。今天,这条历史之河见证着大同人亲近绿色,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画卷。 从2008年起,大同市委、市政府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战略,以建人居美景,构宜居家园,谋科学发展为主题,展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造林绿化运动,让塞上名城步入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 在浓浓绿意中,至美大同朝着世界走来。 百山披绿? 创造历史新高 春来了,新荣区的明长城在暖阳里欣欣然复苏,它的脚下,10万亩绿化植被一同苏醒,将凄凉萧瑟的古战场装点得多彩温情,这里有一个豪放而不失灵动的名字“古长城森林公园”。 公园的建设酝酿已久,但在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面前,建设者曾发出长时间的叹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样的短板不弥补,造林绿化的成绩永远不达标。”在全市造林绿化工作会议上,大同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坚定:“各县区必须迎难而上,寻找不足补差距,让百山披绿。” 没有犹豫,一场攻坚战在七县四区打响。 2009年,新荣区古长城森林公园完成总体规划,工程造林总面积10万亩,共栽植各类大规格苗木700万株,总投资4亿元,同时配套完善道路、景点和附属设施建设,长城内外再现风吹草低的自然美景。 “我们的目标是:山上固本,身边增绿。”2010年起,酝酿成熟的绿化方案在左云县落地,绿化大军向道路沿线荒山挺进,两年全县共投入5.2亿多元,完成绿化面积24万亩,张家场乡红旗梁、管家堡乡将军台、水窑乡生态公园、马道头乡桦林山等20多个万亩以上的精品工程让曾经生态脆弱的风沙地成为塞上的绿色明珠。 与城为邻的南郊区则承担一项特殊任务,以高速公路为干,为喧嚣的城市织起绿色外套。2011年,同左路、大运高速公路、得大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塔里路齐聚绿化先锋队,走进道路两侧50米范围内的荒山、残渠、废弃建筑,手提肩扛,在乱石和荒土中为新绿安家。 穿上球鞋、带着一身尘土,大同市委、市政府领导也来到工地,手拿铁锹、水桶,与人民群众一起上山下坡,播撒绿色,播撒希望。“不要小碎步挪动,要大步飞跃,拿出最大魄力,强力推进。”市长耿彦波铿锵有力的话语令人振奋。 “事实证明,辛劳付出和坚定决心力量无穷。”全市每年造林以30万亩以上的速度向前推进,“十一五”期间共完成营造林174.14万亩,完成通道绿化1224.14公里,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国省道防护林带基本建成,绿化村镇695个。“十一五”末,全市成林面积达到42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11%,首次实现了每年1个百分点的递增速度。 师法自然? 一次成林成景 云冈峪绿了。成片的树林里,鸟儿在啾啾鸣唱;漫坡的丁香树下,蜂蝶在自由飞舞。几年前,这里的山坡上还只有蒿草和煤尘,长年生活在这道沟里的居民知道,这片绿色来之不易。 从上世纪中叶,云冈峪的绿化从未间断,可成活率不高,缺水、土少,地表温度偏高……寻找到的原因让人望山兴叹。由于缺少植被固尘,云冈峪中段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的大佛无奈多年身罩黑纱。 “种树的目标是成活,这是最简单,也是唯一的道理和标准。”市委、市政府领导心系武周川,撂下一句话:“克服一切困难,绿化云冈峪。” 2008年4月28日,八大专业施工队伍正式入场,顶着塞北的春寒破土植绿,短短三个月时间,植树9.44万株、花灌木17.3万株、地被植物31.3万株、时令花卉15万多株、铺草坪2万多平方米、动土方量144万方,其中清理废渣、废土就达46万方。 “选好树种和树苗,精心做好春浇、栽植等各环节工作,力争做到一次成林、一次成景。”市长耿彦波的身影融进筑绿的队伍里,他审视、检验、研究、叮嘱,留心每一个微小的细节。 最终,云冈峪绿化工程成为一个支点,它撬动起全市造林绿化的科学之变。 循着云冈大佛身畔的浓荫,同左路、智家堡,六棱山麓、饮马河南……高位起步、高端谋划、高水平实施的绿化造林工程接连涌现,一套造林绿化的大同法则经过实践检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针对不同地形地貌,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严格预整地施工,做到了一次成型;覆盖林业、大树带母土造林等抗旱造林实用技术全面推广。在同左路北山,筑绿者用钻头在石质山体上打孔凿坑,添换新土,插培幼苗。国内专家感叹:“如此造林,亘古少有,精诚所至,顽石让路。” 还不止这些,大同法则里还有专业队伍、专业公司招投标制,造林技术指导跟踪体系,4︰3︰3比例付款方案,大型煤企“以煤补林”机制,用制度保障和科学管理为“师法自然”护航。 敬天为民? 城乡乐享山水 “柳港泛舟”是旧时云中八景,地点在今天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