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核能后新端管理与环境保护
核能後端管理與環境保護 台灣電力公司 核能後端營運處 中華民國97年2月20日 簡報大綱 壹、前言 貳、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之環保規劃 一、選址作業之環保規範 二、環境影響評估程序 三、最終處置之規劃設計及安全要求 叁、用過核子燃料最終處置之環保規劃 一、相關環保法規 二、最終處置概念與安全規劃 肆、結語 壹、前言 台電公司各項核能後端營運計畫均受國內原子能及環保法規的嚴格規範,必須符合輻射安全及環境保護之要求,俾確保各項核能後端營運計畫之規劃與推動,不會對於生態環境及國民健康造成任何不良影響。本簡報將針對台電公司現正積極推動之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及用過核子燃料最終處置等兩項,說明相關之環境保護規劃。 貳、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之環保規劃 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之規劃設置,除首重輻射安全外,環境保護亦為其主要之考量。因此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在選址作業、可行性研究、環境影響評估及設施設計階段均納入相關之環境保護規範,以確保未來的興建營運能加強環境保育,維護國民健康。 一、選址作業之環保規範 (一)排除條件 選址作業初期即訂定排除條件,以減低對環境 可能造成的影響,其相關的內容如下: 場址不得位於地球化學條件不利於有效抑制放射性核種汙染擴散,並足以影響處置設施安全之地區,係指具有下列各款之一者: 地下水體氫離子濃度指數(pH值)小於4之地區。 地質介質對鈷及銫之分配係數小於3毫升/公克之地區。 2. 場址不得為於地表或地下水文條件足以影響處置設施安全地區,係指具有下列各款之一者: 水道。 現有、興建中及規劃完成且定案之水庫集水區。 地下水管制區。 3. 場址不得位於高人口密度地區,係指人口密度高於每平方公里6百人之鄉、鎮、市。 4. 場址不得位於相關法律所禁止開發利用之區域。 「自來水法」、「飲用水管理條例」 「文化資產保存法」 「森林法」 「野生動物保護法」 「國家公園法」 「國土復育條例」(草案) (二)評比條件 除先期訂定的排除條件外,潛在場址之篩選並將可能之環境影響列為評比條件,供後續選址作業參考,其考量之評比內容如下: 1.環境接受度 優:出滲路逕距海近且未流經人口聚落、生物及自然環境衝擊低。 佳:出滲路逕距海遠且未流經人口聚落、生物及自然環境衝擊低。 良:出滲路逕距海近但流經人口低密度聚落、生物及自然環境衝擊低。 可:出滲路逕距海遠但流經人口低密度聚落、生物及自然環境衝擊低。 差:低於上述標準。 2.接收港條件 優:距離五公里以內,無既有港口可供擴建但具新建接收港條件。 佳:距離五公里以內,既有港口擴建。 良:距離十公里以內,既有港口擴建。 可:距離十公里以內,無既有港口可供擴建但具新建接收港條件。 差:無可供新建及擴建之港口。 3.陸運環境 優:距離五公里以內,道路條件佳,未經人口稠密聚落。 佳:距離五公里以外,道路條件佳,未經人口稠密聚落。 良:距離五公里以內,道路條件不佳,未經人口稠密聚落。 可:距離五公里以外,道路條件不佳,未經人口稠密聚。 差:低於上述標準。 二、環境影響評估程序 (一)法規要求 放射性核廢料儲存或處理場所之興建,有下列 情形之一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放射性核廢料儲存或處理場所興建或擴建工程,符合下列規定之一者: 位於國家公園。???? 位於野生動物保護區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位於海埔地。 位於山坡地,申請開發面積一公頃以上者。 設置貯存設施容量一千立方公尺以上、液體廢料處理設施每日處理量一百公秉或每月處理量二千公秉以上、壓縮設備每日處理量二十公噸以上者。 2.放射性核廢料焚化爐興建或擴建工程。 3.放射性核廢料最終處置場。 4.用過核燃料中期貯存場。 *「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第30條。 (二)作業準則 1.放射性核廢料儲存或處理場所興建應訂定包括營運廢液或廢棄物處理、空氣污染防制、水污染防治、噪音防制、陸域水域生態保育,封閉後之廢棄物及廢水處理、自然景觀保護、地下水與土壤保護、土地再利用、植被覆蓋等提出環境保護因應對策。 2.儲存或處理場所於營運及封閉階段時,應評估核種外洩之風險、影響程度及範圍,並訂定因應對策,包括減輕或避免核種外洩之設計考量、公眾輻射防護措施、工作人員輻射防護措施、輻射監測計畫。 *「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45條 三、最終處置之規劃設計及安全要求 (一)處置目的 因低放射性廢棄物所含核種之半衰期較短且放射性強度較低,徹底解決的方式就是憑藉工程設施配合天然的地質條件,將低放射性廢棄物與人類的生活環境隔離,等待其放射性自然衰減,最後回歸自然。 (二)多重障壁要求與設計原則 1.法規要求:「低放射性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