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齿轮及蜗杆、蜗轮的精度
一、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精度(摘自GB/T10095—1988)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精度标准GB/T10095—1988适用于平行轴传动的渐开线圆柱齿轮及其齿轮副。其法向模数大于或等于1mm,基本齿廓按GB1356—2001的规定。
1.精度等级及其选择
标准对齿轮及齿轮副的精度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第1级的精度最高,第12级的精度最低。齿轮副中两个齿轮的精度等级一般取成相同,也允许取成不相同。
按齿轮各误差项目对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见表1。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对三个公差组可以选用相同的精度等级,也可以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但在同一公差组内,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应保持相同的精度等级。
齿轮精度等级的选择,应根据传动的用途、使用条件、传递功率和圆周速度及其它技术要求来确定。表2列出了普通减速器齿轮最低精度,供精度选择时参考。
齿轮各项公差及极限偏差的分组
公差组
公差与极限偏差项目
对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
Ⅰ
代号
名称
切向综合公差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齿距累积公差
K个齿距累积公差
径向综合公差
径圈径向跳动公差
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
Ⅱ
一齿切向综合公差
传动的平稳性、噪声、振动
一齿径向综合公差
齿形公差
齿距极限偏差
基节极限偏差
螺旋线波度公差
Ⅲ
齿向公差
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接触线公差
轴向齿距极限偏差
2. 齿轮检验组的选择
国标对三个公差组分别规定了一些检验组。设计时,应按齿轮副的工作要求和生产规模以及用同一仪器检测较多指标的原则,可在表3中选定一个检验组组合和侧隙评定指标来评定和验收齿轮的精度。
表2 普通减速器齿轮最低精度(摘自ZBJ19010—1988)
齿轮圆周速度/(m/s)
精度等级(按GB/T 10095—1988)
斜齿轮
直齿轮
软或中硬齿面
硬齿面
≤8
≤3
9—9—7
8—8—6
8~12.5
3~7
8—8—7
7—7—6
12.5~18
7~12
8—7—7
7—6—6
18
12~18
7—6—6
7—6—6
表3 推荐的圆柱齿轮检验组组合及公差数值
公差组
精度等级
公差或极限偏差值
6~8
6
6~8
7~8
9
Ⅰ
与
与
与
见圆柱齿轮第Ⅱ、Ⅲ公差组及极限偏差值
Ⅱ
①
与或与
与
同上
Ⅲ
见圆柱齿轮第Ⅲ公差组齿向公差
②
或③
见齿厚极限偏差
注:① 需要时可加检;②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③为齿厚偏差;④接触斑点的分布位置和大小确有保证时,则此齿轮副中单个齿轮的第Ⅲ公差组项目可不予考核。
3.齿轮副的检验与侧隙
齿轮副的要求包括齿轮副的切向综合误差、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误差、齿轮副的接触斑点位置和大小以及侧隙要求,如上述四个方面要求均能满足,则此齿轮副即认为合格。齿轮副的检验项目见表4。
表4 齿轮副的检验项目及公差数值
检验项目
公差数值
对传动性能的影响
传动误差
切向综合误差
影响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一齿切向综合误差
影响传动的平稳性
接触斑点
见表13
影响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侧 隙
根据工作条件用(或)与(或)来规定
保证齿轮传动的正常润滑避免因热变形、制造及安装误差等使啮合的齿轮被卡住
安装误差
中心距偏差
±(见表13)
影响侧隙及啮合角的大小,影响接触精度
轴线的平行度误差和
见表12)
影响接触斑点面积及齿轮副的载荷分布均匀性,影响侧隙大小
齿轮副侧隙的要求用选择适当的齿厚极限偏差(或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和中心距极限偏差±来保证。标准规定了14个齿厚极限偏差的代号,按偏差数值由小到大分别用C、D、E、F、G、H、J、K、L、M、N、P、R、S 14个字母表示,每个字母所表示的偏差值是齿距极限偏差的若干个整数倍(见表5和图1)。
图1 齿厚极限偏差代号
标准还规定了齿厚极限偏差的上偏差和下偏差分别用两个偏差代号来确定。例如,若上偏差选取F,下偏差选取L,则齿厚极限偏差用代号FL表示,其实际公差范围为12(见图1中示例)。和的数值应根据传动的要求,在齿轮设计时进行计算,计算方法可参考有关的文献。为了便于确定齿厚极限偏差和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的数值,表6列出了齿厚极限偏差的参考值,表5中的“注”给出了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及其公差值的计算公式,表7至表9列出了公法线长度及其修正值,表10列出了分度圆弦齿厚的测量值。
表5 齿厚极限偏差
G=-6fpt
注:对于外啮合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及公差的计算式为:
上偏差
下偏差
公差
表6 齿厚极限偏差的参考值
分度圆直径d/mm
偏差名称
Ⅱ组精度6级
Ⅱ组精度7级
法面模数/mm
法面模数/mm
≥1~3.5
3.5~6.3
6.3~10
≥1~3.5
3.5~6.3
6.3~10
偏差代号
偏差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知识点归纳含答案.pdf VIP
-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pdf VIP
- 关于马克思主义环境法思想探究.doc VIP
- 越众集团2012年招聘简章.doc VIP
- 酒店装修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全套教学课件.pptx
- 日语初级~阅读理解.pdf VIP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四章《圆》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VIP
- 2022-2028全球及中国化学水处理设备行业研究及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docx VIP
- CISSP Official (ISC)2 Practice Tests英文(第3版)考试认证文档p.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