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马蒂斯简介 ? 马蒂斯作品欣赏 ? 野兽派介绍 野兽派画家——亨利·马蒂斯 野兽派画家——亨利·马蒂斯 YESHOUPAIHUAJIAHENGLIMADISI 亨利.马蒂斯 1869年12月31日生于法国南部勒·卡多小镇,父亲是个商人,母亲曾做过陶瓷厂的画工。少年时代他在维尔曼杜瓦度过,中学毕业遵照父亲旨意赴巴黎攻读法律,两年后回到故乡任法律事务所书记。 21岁成为其一生的转折点。 1896年,他的4幅油画第一次在“国家美术联盟沙龙”公开展出,获得成功。 1896至1904年间是艺术家寻找新方向时期 1954年,马蒂斯逝世于长年居住的尼斯,享年85岁。成为唯一终生保持野兽派画风的人。 1914年,马蒂斯获得颜色与线条游戏家的美誉。 ? 马蒂斯简介 ? 马蒂斯作品欣赏 ? 野兽派介绍 21岁那年,他患盲肠炎住进医院,为打发无聊时间,母亲送来一箱画具让他临摹箱盖上的图画。未料想,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其一生的转折点。 1891年,怀抱当一名画家的志向,再次来到巴黎。马蒂斯先就学于学院派画家布格罗门下,因个人兴趣与老师所循的传统规律相左。 1892年转入象征主义画家莫罗的画室学习。在莫罗鼓励下,他认真研习卢浮宫的藏画,不间断地临摹各艺术大师的作品,探索着自已的艺术道路。 1896年,他的4幅油画第一次在“国家美术联盟沙龙”公开展出,获得成功。两年后,初露头角的马蒂斯成家立业,在绘画间隙开始尝试雕塑的创作。 1896至1904年间是艺术家寻找新方向时期。马蒂斯内心萌动了革新意念,开始注视印象派、后印象派、新印象派的作品,欲从各种风格汲取营养。 1899年,马蒂斯的风景画、人物画、静物画已与昔日大相径庭,形体之简洁、色彩之鲜亮,让老师莫罗甚感惊讶。 20世纪初,他好像被强烈色彩的表现力所唤醒,开始用夸张的色彩和奔放的笔触塑造形体。 1903年,带有明显“野兽派”特征的作品,便提前出现在他的笔下。 1906年后,马蒂斯的艺术创作进入多产时期。他的个展在巴黎、纽约、莫斯科、伦敦、斯德哥尔摩、柏林等城市辗转展出。他也借机旅行欧洲、北非,巡礼各地艺术寻求新的灵感源泉。他成为当时国际画坛最活跃的画家之一。1914年起,在尼斯港一间闲静的画室里完成了许多作品,室内的女人及静物是他最喜欢画的题材。画家乐此不疲、孜孜不倦研究着各种色调之间的关系,寻找造型上的新技巧,色彩艳丽却不浮华,笔触大胆但不狂野,野兽派时代的强烈原色画面,逐渐变成静溢和谐的画面,既蕴含奋智与诗意,又赏心悦目。马蒂斯由此获得颜色与线条游戏家的美誉。 20年代后,马蒂斯扩大了创作领域,他在雕塑、版画、壁画、插图方面的造诣同样展示出过人的才赋。30年代,他的艺术达到顶峰,他被同行推为本世纪最负盛名的美术巨匠。 马蒂斯晚年一直受疾病折磨,但仍坚持剪纸艺术的创作,作品依然充满大胆、完美和开朗乐观的精神,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野兽派时代他对形式美的热恋与执著。成为唯一终生保持野兽派画风的人。 1954年,马蒂斯逝世于长年居住的尼斯享年85岁。 野兽派作品乍看似乎草率粗放,事实上,在“乱涂”之中显示出画家的敏锐性和丰富的创造力:直接从颜料管挤出的色彩,本意已不是再现客观物象的视觉真实,它变成作画人追求内在情感及自我表现的手段,并在形式上探索一种新的受色彩运动制约的绘画空间。野兽派最终否定了西方各种传统形式和与之相关的审美习惯,实现了色彩的解放,能动地驱使造型艺术抽象化。马蒂斯也在对形式进行根本改革中,找到自己的路子。 野兽派影片 裸体 1898 65×50cm 卡梅莉娜 1903-1904 81.3×59cm 奢侈(第1号)1907 210×138cm 舞(第2号)1909-1910 260×391cm 画家一家 1911 143×194cm 金鱼 1912 146×97cm 《金魚》,1911年的作品。不以堆疊色塊的手法,每下一筆顏色,就完整勾出物體的形狀──圓形或桃狀的綠葉、紫紅色的花瓣、淺藍色的欄杆,再來就是紅色的金魚,全是用這樣的方法成形。在這裡,紅色就是金魚的體積,有厚度,也彷彿有生命。這是一幅我們常看到的畫,這幅畫複製在明信片、畫冊或網路上,大小不會超過20×12公分,也就是說,那幾隻紅得可愛的金魚,可能只有一粒葵花子那麼斗大。但出乎意料的,原作是一幅147×98公分的作品。這樣的尺寸意味著,一隻金魚在原作中可能有前臂那麼長,那麼粗,能想見當觀者以較近的距離欣賞這幅畫時,看到的可能僅有綠色、紅色、黑色的色塊,只有在觀者往後退,與畫作保持一定的距離時,才能全觀畫中的內容,也就是才能辨出物體──這時期作品的「不尋常」,正是在於它的尺寸。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