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0年代的诗歌(1)早期诗人及徐志摩.pptVIP

第4章.20年代的诗歌(1)早期诗人及徐志摩.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 徐志摩 徐志摩是我国二十年代诗坛上十分活跃的一位诗人,也是一个思想敏锐而又才华横溢的诗人。 一、?创作情况及其发展历程 (一)四部诗集 1《志摩的诗》:1925年 2、《悲冷翠的一夜》:1927年 3、《猛虎集》:1931年 4、《云游》: 1932年 (二)发展历程 1、花雨时期(1921—1922) (1)热爱祖国的情怀,如《马赛》 (2)争取自由,如《笑解烦恼结》抒发了向往自由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 2、成熟时期 (1922——1925) (1)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雪花的快乐》 诗人的代表作 把雪花喻为爱情,象征着爱情的纯洁无邪,美丽温柔。雪花富有灵性,诗也富有灵性,给人明丽而又飘逸的感觉。 (2)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我有一个恋爱》,以“明星”为意象,在灵魂与明星的互相感应中,表现对理想的追求。 (3)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先生!先生!》 3、波折时期 (1925——1927) 徐志摩说:“我的第二个诗集——《冷翠的一夜》——可以说是我的生活上的又一个较大的波折的留痕。我把诗稿送给一多看,他回信说:‘这比〈志摩的诗〉确乎进步了——一个绝大的进步’”。 (1)对爱恋的痴情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2)对现实的愤懑。 《梅雪争春》(纪念三一八),大雪的残酷,更衬托出春梅的风骨。 4、云游时期 (1927—1931) 以《猛虎集》和《云游》作为标志 如果说,徐的艺术灵感是被爱情激活的话,那么,他那种贯注理想而讲究和谐的审美趣味,便是从剑桥闲适、优雅的环境中熏陶出来的。 二、诗作的特点 1、在内容上 题材范围日趋狭窄,感情基调日趋低沉 (1)早期 是一个有“单纯信仰”的理想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热烈地追求着“爱”—“自由”—“美”的三位一体,符合“五四”时代精神 。 (2)中期 经历了众多磨难,仍不屈服,但已流露出苦闷、彷徨、惆怅、凄凉的情绪。 (3)后期 流入怀疑与颓废,但仍苦力挣扎。 2、在诗的艺术上日趋圆熟 (1)轻盈飘逸、潇洒灵动的诗歌风格 胡适:“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周作人:“这个年头儿,别的什么都可以有,只有诚实却早已找不到,便是爪哇国里恐怕也不会有了罢,志摩却还保守着他天真烂漫的诚实,可以说是世所稀有的奇人了” (2)意象新颖、美妙,具有飘逸之美感 徐志摩的诗主要摄取大自然中各种运动着的生命现象,作为诗情寄托物,因而风云、日月、山水、草木、花朵,诗人都赋予它以生命和动态之美。 (3)音韵和谐,旋律优美、飘逸。 三、徐志摩对中国新诗的独特贡献 1、为中国新诗发展提供了意象美、音乐美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创作经验。 2、引进、介绍、尝试、创造了许多诗歌样式,丰富了新诗的艺术世界。 3、轻灵、飘逸、潇洒的艺术风格 第四章 20年代的诗歌 第一节 概 述 1、胡适《谈新诗》 “以文入诗”,“作诗如作文” 2、胡适的新诗实践 《尝试集》 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集 1920年3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 一、初期白话新诗 3、 体裁特点 (1)以白话入诗。 (2)句式不限长短。 (3)声调不拘平仄。 (4)用韵自由。 4、《尝》中诗歌的内容 (1)反封建——《礼》、《威权》 (2)反军阀——《你莫忘记》 (3)倡自由——《鸽子》、《老鸦》 (4)尚进取——《上山》 (5)人道精神——《人力车夫》 5、《尝》的文学史意义 (1)展示了白话新诗从传统中蜕变和新生的艰难历程。 (2)既提供了白话新诗的最初形态,也表达了相应的诗歌观念。 多是即事感兴、即景生情之作,说理性强,缺乏诗情和想象力,诗味不足。 (二)早期新诗运动 1、刘半农,江苏江阴人。 《相隔一层纸》 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现象 《学徒苦》 反映学徒难言的辛酸 2、刘大白(1880---1932) 浙江绍兴人,前清举人。 诗集《旧梦》 最好的诗作是歌谣体的白话诗 《卖布谣》:歌谣形式,浅显通俗。 3、俞平伯(1900—1990) 《冬夜》 杂糅着旧文学的意象与新思潮的哲理,旧诗词格律的影响与欧化的文法 最能反映早期新诗的“过渡”性 4、康白情(1896——1945) 新潮社”社员,四川安岳人。 《草儿》集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新诗集,在大自然中发现了新诗的材料。 1921年1月,中国新诗社创办《诗》月刊,为我国第一个新诗刊物。 (三)早期新诗的特点 1、以白话作诗,将诗歌从文言中解放出来,重实感,少想象,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白描,来表现社会人生。 2、大多不用韵,表现出明显的散文化倾向。 3、大多未脱尽旧诗词的痕迹,是“女人放大的小脚”。 二、小诗创作与“湖畔诗人” (一)小诗创作 1、作家们广泛地思索着关于宇宙、自然、社会、人生、个性等时代性的命题,引发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