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郭锡良《古代汉语》.ppt

  1. 1、本文档共1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指示代词  1.近指与远指:古汉语的近指代词有“此”、“是”、“斯”、“兹”等,可译为“这”;远指代词主要有“彼”,可译为“那”。  2.泛指与特指:“之”、“其”  “之”既可以翻译为“这”,也可以翻译“那”,是泛指代词,经常作宾语,偶尔作定语。“其”只代的是特定的人或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那个”、“那种”,是特指代词,经常用作定语。  3.特殊的指示代词:“然”、“尔”、“焉”、“诸”  “然”、“尔”作指示代词用,其特点是作谓语,等于现代汉语中的“这样”、“那样”;“焉”的特点是兼有指示代词与语气词两种词的特性,能指代一定的范围与方面,同时还能够表示句末的停顿语气,可理解为“在这里呀”、“在这其中啊”等。“诸”的特点是合音而成,用于句中是“之于”,用于句尾是“之乎”。  三、疑问代词  1.指人的疑问代词:“孰”  “孰”用于疑问句中,主要用来指人,也可用来指事物。主要用于选择疑问句中,并且不能出现在宾语的位置上,也可以用于一般疑问句中。  2.指物的疑问代词:“何”、“胡”、“曷”、“奚”  “何”的使用范围比较宽泛,可以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胡”、“曷”、“奚”使用范围较窄,一般尝作状语使用。  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安”、“恶”、“焉”  “安、恶、焉”等既可作宾语,也可作状语。  四、无定代词  1.肯定性无定代词:“或”  用来指人、指物,指人是“有人”、“有的人”等,指物“有的”。有时前面出现先行词,“或”指代的对象则就在先行词中。  2.否定性无定代词:“莫”  用来指人、指物,含义是“没有人”、“没有谁”、“没有什么(事物)”等。汉代以后,“莫”逐渐产生了否定副词的用法。  五、辅助性代词“者”、“所”  “者”和“所” 都能指代一定的人或事物,但又都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必须放在其他词或词组的后面或前面,构成名词性的“者”字或“所”字结构,才能充当句子成分。这种词我们称其为“辅助性代词”。  1.“者”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和数词或时间词之后,可译为“……的”、“……的人”、“……的东西”等。  2.“所”  用在动词或动词行词组之前,可译为“……的”、“……的人”、“……的东西”等。  3.“者”指代行为的主动者,“所”指代行为的受事者。  (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  (2)见者惊犹鬼神。(《庄子·达生》)  4.“所……者”结构指代行为的受事者,等于“所”字结构,不等于“者”字结构。  5.“所以”的用法  (1)表示的意义比较具体,可理解为 “……的工具”、“……的人”等。  (2)表达的意义比较抽象,可理解为“……的方法”、“……的原因”。 第十六章 介词和连词  一、介词  1.于(於、乎)  A.引入行为动作的处所与时间  (1)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韩非子·五蠹》)  B.引入行为动作涉及的对象  (3)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4)利泽施乎万世。(《庄子·大宗师》)  C.引入行为动作比较的对象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6)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D.引入行为动作的主动者,即表示被动。  (7)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荀子·王霸》)  三、古汉语的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这个动作。  1. 动词的使动用法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史记· 项羽本纪》:“项伯杀人,臣活之。”——“活”本是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之”,活用为使动用法,即“使之活” 的意思。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汉书·苏武传》:“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降武”不可能是(单于)投降苏武,而是单于逼迫苏武投降,即“使……降”的意思。  2.形容词词的使动用法  《过秦论》:“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秦”即“使秦国弱”。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肉骨”即“使白骨生肉”  四、古汉语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异之”即“认为之奇异”。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封建论》:“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君君”即“认为国君是国君”。  分析: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有何异同?  相同处:①句法结构相同,都是动宾关系。  ②两种用法均可以由名词与形容词的活用形成。  不同处: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