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实验指导书
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PAGE 2
实验一 电力系统Matlab编程基础实验
上机实验目的
掌握MATLAB软件的基本构成并熟悉集成界面菜单命令与各工作窗口;
掌握MATLAB的两种运行方式;
学习程序编辑器的使用,掌握常用数据类型与运算符;
掌握m文件的两种格式:脚本与函数;
掌握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分枝结构和程序流程控制语句。
预习要求
1、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了解MATLAB软件的基本信息。列举出MATLAB软件的主要特点和应用领域。
2、列出实现三种结构的和程序流程控制的关键字和语法规则;
3、学习MATLAB函数的编写方法。
上机实验内容
启动MATLAB软件,识别出常用的四个窗口――命令窗口(Command Window)、历史命令窗口(Command History)、工作空间浏览器(Workspace Browser)。熟悉Matlab工作环境。
上机求解下面的电路问题:已知某个RC电路的端电压的表达式为:区间时,试绘制电压的波形。给出程序。
对于如下电路图,已知V,,,,(频率为60Hz),自己编写程序,画出和的波形(四个周期)。
思考题及说明(选作2题)
MATLAB软件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怎样在命令窗口中进行简单的计算?
如何获得命令或函数的帮助文档?
MATLAB的数据类型与其它高级语言相比有何特点?
什么时候用for循环、什么时候用while循环?
报告要求及其它说明
1、按实验报告格式进行提交;
2、主要体现结果部分,不要求的部分不用给出源码;
3、实验报告的页数控制在3页内
实验二 电力系统计算中常用的数值算法及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上机实验目的
掌握高斯消去法、因子表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基本原理;
掌握节点导纳矩阵和节点阻抗矩阵的生成算法;
掌握电力系统计算所需原始数据的准备过程;
掌握节点优化编号的基本原理和算法。
预习要求
阅读王锡凡“现代电力系统分析”例1-1,将各算法改编为独立的函数文件;
阅读王锡凡“现代电力系统分析”例1-2,;
阅读现代电力系统分析1.3.2节因子表和三角分解;
阅读现代电力系统分析1.3.5节电力网络节点编号优化。
上机实验内容
五节点算例,王锡凡“现代电力系统分析”例1-1,编程实现Y和Z;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现代电力系统分析,王锡凡,例1-2),给出利用高斯消去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子程序(参照现代电力系统分析19页,式1-44,1-45,1-48)。给出引入稀疏技术解线性方程组的子程序,能对系数矩阵A=LDU进行分解(参考现代电力系统分析1.3.2节)。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34页,根据图1-16电力网络节点结构,编写节点未优化编号程序,采用半动态优化方法编写优化编号子程序,子程序能对所形成的导纳矩阵进行三角分解。
思考题(选作2题)
1、高斯消去法与三角分解法有何异同?
2、节点导纳阵与节点阻抗阵之间有何关系,二者之间如何转换?
3、节点优化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各自的原理及其特点?
4、根据上机内容3,对比节点未优化编号与节点优化编号的特点,从注入元素的角度说明其优劣。
报告要求及其它说明
按实验报告格式进行提交;
主要体现结果部分,不要求的部分不用给出源码;
实验报告的页数控制在3页内
实验三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实验
上机实验目的
掌握牛顿拉夫逊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基本原理;
掌握用N-L法计算潮流的基本原理和程序设计要点;
掌握用PQ分解法计算潮流的基本原理。
预习要求
准备潮流计算前各种已知参数表格;
复习上课时潮流例程中实现的程序代码。
上机实验内容
非线性方程解法及比较,高斯赛德尔对比牛顿拉夫逊法,编写相关程序。
求解x^2-4x+3=0,初值为0.
1.2 求解这个方程组,在初值为[0.5 0.5]时,收敛性的比较
5节点牛拉法潮流计算。编写直角坐标或极坐标牛拉法潮流计算程序,程序完整,结果正确。报告中,以流程图的方式列出脚本调用函数的逻辑关系,不必列出所有的程序代码。
节点号
节点类型
节点电压
节点相角
PV给定节点电压
负荷有功
负荷无功
出力有功
1
1
1.00
0
0
1.6
0.8
0
2
1
1.00
0
0
2
1
0
3
1
1.00
0
0
3.7
1.3
0
4
2
1.05
0
1.05
0
0
5
5
3
1.05
0
1.05
0
0
0
1为PQ节点,2为PV节点,3为平衡节点
支路号
首节点母线
末节点母线
支路电阻
支路电抗
对地电纳
变比
1
1
2
0.04
0.25
0.5
1
2
1
3
0.1
0.35
0
1
3
2
3
0.08
0.30
0.5
1
4
4
2
0
0.015
0
1.05
5
5
3
0
0.03
0
1.05
思考题(选作2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