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绘画治疗工具于外向攻击与内向退缩儿童之行为辨识.docVIP

运用绘画治疗工具于外向攻击与内向退缩儿童之行为辨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3 運用繪畫治療工具於外向攻擊與內向退縮兒童行為辨識之行動研究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外向攻擊型及內向退縮型兩類兒童在繪畫治療工具上的圖樣表現,並比較其與國外文獻之差異。以高雄市龍華國小學生為母群,每學年隨機選取一班,經由導師提名及同儕填寫「話劇角色提名問卷」,篩選出外向攻擊型兒童及內向退縮型兒童各三名作為研究對象,共計有18名攻擊型兒童及18名內向退縮型兒童。蒐集其「畫人測驗」、「屋-樹-人測驗」及「學校動力圖」圖畫,進一步分析。 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外向攻擊型兒童與內向退縮型兒童在「畫人測驗」的指標 在本研究中,外向攻擊型兒童在「畫人測驗」中較明顯表現出的指標有:手臂過長、頭過大及斷續的線段。內向退縮型兒童在「畫人測驗」中較明顯表現出的指標有:手臂過短、雙腿併攏、手藏起來、缺鼻及斷續的線段。兩類兒童的圖樣表現最明顯的差異於手臂長短。 (二)外向攻擊型兒童與內向退縮型兒童在「屋-樹-人測驗」的指標 兩類兒童在「屋-樹-人測驗」的表現上,最大的差異在「線條特質」、「筆畫的長度」兩者。在內向退縮型兒童方面尚呈現「交錯畫的屋頂」、「畫很多的窗戶」與「雙腳併攏」等幾項指標。 (三)外向攻擊型兒童與內向退縮型兒童在「學校動力圖」的表現 兩類兒童均呈現出「囊套」的畫法,內向退縮型兒童另有「缺漏腳」及「在紙張上方畫線」的情況。內向退縮型兒童偏向把人物畫在紙張下方,而外向攻擊型兒童多半把人物畫在紙張中央。 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對未來研究及兒童諮商工作者之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字:畫人測驗、屋-樹-人測驗、家庭動力圖、外向攻擊兒童、內向退縮兒童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繪畫對兒童而言,是自然的情感表達,一如律德所言:「要傳達思想,語言是最好的手段;要傳達情感,繪畫是最好的方法。」(Read,1958;引自范瓊芳,民90)。繪畫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最初的語言,也是最直接的訊息傳達,孩子從繪畫中所表達的自我是最真實的,反應了他們內心的想法。從事兒童輔導工作,繪畫治療工具其實是輔導者與兒童建立關係的一項重要橋樑,然而在國內,雖有部分研究者運用繪畫治療工具於兒童諮商實務或學術研究(李青燕,民86;吳昭容,民81;張梅菊,民86),但在其繪畫表現的心理分析特徵(辨識指標)卻皆直接引用國外文獻,目前尚無任何研究從比較本土兒童與國外兒童在繪畫表現上的差異,進而建立本土繪畫治療工具辨識指標。 因此,本研究嘗試從小樣本的研究開始,以高雄市龍華國小學生作為研究母群,以外向攻擊型及內向退縮型兩類兒童為對象,試圖分析比較本土兒童在繪畫治療工具上的圖樣表現與國外文獻指標是否有差異,進行本土繪畫治療工具辨識指標建立之初探性研究。 二、繪畫與兒童諮商 兒童圖畫是象徵性的表達方式,是一種視覺的溝通工具,兒童透過圖畫將內在的情感、經驗、概念呈現在畫紙上(張梅菊,民86);對兒童而言,繪畫的表達不僅是與外界溝通的方式之一,也是兒童與內在世界的對話。 圖畫在臨床心理測驗上的使用,有兩種取向,一種將圖畫當作投射工具,用以分析受測者潛意識的需求、衝突及人格特質;另一種則將圖畫做為評估心智成熟度的發展測驗,Goodenough和Harris即如此主張 (吳昭容,民81;范瓊芳,民84);共同點是兩種取向都視藝術活動為個體內在、外在連結的橋樑(Stewart,1984)。Bark、Machover和Hammer皆使用人物繪畫作為投射的工具,並用來分析情緒的狀況,因此,繪畫不僅是發展上的里程碑,也反映了個人的內在衝突與因應態度(呂俊宏、劉靜女譯,民91)。 三、「畫人測驗」(H-F-D,Human Figure Drawing) 給孩子一枝鉛筆、橡皮擦和幾張紙,要孩子在紙上畫一個任何想畫的人,但必須是一個完整的人。 「畫人測驗」可以從六個方向進行分析(Koppitz,1968;引自吳昭容,民81),說明如下: (一)畫圖過程中行為與態度的觀察 (二)整體印象 (三)內容分析 (四)從發展成熟度的角度分析 (五)從性格與情緒的角度分析 (六)從神經生理的角度分析 兒童在HFD中所畫的人物反映其當時最在意的人,通常兒童會畫他自己,即使不是畫自己,也會畫同性別的人物。而畫中人物所反映的情緒通常也代表了兒童他自己的狀況。 Koppitz根據臨床經驗,列出了HFD的三十八個情緒指標,分為三大類: (一)品質指標:如整合不良、臉部塗黑、身體或四肢塗黑、手掌或脖子塗黑、四肢不對稱、傾斜、圖形過小、圖形過大、透視。 (二)特殊特徵:如頭過小、鬥雞眼、露出牙齒、手臂過短、手臂過長、手掌緊貼身體、手掌過大、齊腕切斷、腿併攏、性器官、鬼怪、自動畫了三個或更多的人物、雲。 (三)缺漏:如缺眼、缺鼻子、缺嘴巴、缺身體、缺手臂、缺腿、缺腳掌、缺脖子。 另外如頭過大、手藏起來、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