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6弹性力学平面问题4.1.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弹性力学平面问题 的有限元分析及程序 四、弹性力学平面问题 的有限元分析及程序 引 言 常应变三角形单元 矩形双线性单元 平面问题程序(一) 平面等参数单元 平面问题程序(二) Wilson 非协调元 杆系问题以结点作为分割单元的“结点”是很自然的,但对于平面问题,待分析物体是连续的,并不存在实际结点。要将物体“拆”成单元,必须用一些假想的线或面作人为地分割。实际计算时,可将连续体分成多种形状单元,为讨论简单,现暂时规定只用一种单元来分割。 平面问题有限单元法可用的单元很多,作为初学,先介绍两种最简单的单元:三角形和矩形。然后再介绍高级些的单元“等参数单元”。 将物体进行分割时,必须保证相邻单元具有公共边界。假定相邻单元仅在一些点(顶点或顶点加边中点)相连接。这些点即为“结点”。 4.1 引 言 4.2 常应变三角形单元 4.2.1 面积坐标 三角形单元中任一点P可用直角坐标 (x , y) 表示。 P 2 1 3 y x 如图所示连P1、 P2、 P3,则可得三个小三角形。它们和大三角形?123的面积比,记作Li(= ?Pjk/ ?123),称为面积坐标。 三个面积坐标显然 L1+ L2 + L3= 1,只有两个是独立的。三角形中任一点P的位置可用面积坐标L1、 L2 确定。 当P点在1时L2 = L3= 0, L1= 1。余类推。可见面积坐标具有“形函数”的性质。 4.2 常应变三角形单元 4.2.2 位移模式 由于面积坐标有形函数性质,因此根据试凑法可得 P 2 1 3 y x 形函数= Ni=Li = 面积坐标 1) 面积坐标和直角坐标关系 如果结点 i 位移为ui、vi,则单元位移模式(位移场)为 u=? Niui ; v=? Nivi 4.2 常应变三角形单元 2) 矩阵表达 P 2 1 3 y x 4.2 常应变三角形单元 4.2.3 单元列式 1) 微分算子矩阵 2) 应变、应力矩阵 平面应力问题 式中 平面应变时 4.2 常应变三角形单元 由此可见,单元应变、应力都是常量。 当所分析的问题具有初应变时,单元的弹性应变为[e]=[? ]-[? 0],应力为[? ]=[D][e]。 3) 单元应变能 将上述应变、应力代入 4) 单元外力势能 第一项体积力、第二项结点力、第三项表面力的外力势。 代入位移后,经整理可得 4.2 常应变三角形单元 5) 令总势能一阶变分等于零,推导单元刚度方程 当有初应变时推导结果如何? 6) 单元刚度矩阵、等效荷载矩阵 当有初应变时结果如何? 具体显式表达式见教材P。47 式(3,2-39) 4.2 常应变三角形单元 7) 关于等效结点荷载 等效结点荷载可用公式积分计算,但由于形函数的图形是一平面(边界处为一直线),因此可证明也可按杠杆原理通过静力等效来求。 如 P.48 图3-4所示。 4.2.4 解答的收敛性准则 1) 位移模式(也称位移函数)必须包含刚体位移。 2) 位移模式必须包含常应变位移。 3) 位移模式必须保证单元间位移协调。 1)、2) 对平面问题也即要求具有常数项和坐标一次项,这称作“完备性准则”。 3) 称作“协调性准则”。既完备又协调的单元一定是收敛的。但不等于说非协调单元一定不收敛。 4.3 矩形双线性单元 三角形单元划分灵活,能较好拟合边界复杂(如曲线边界)物体计算。但是,单元应变、应力是常量,对一般问题精度较低,要提高精度就的增加结点、增加未知量,为此讨论其他单元。其一为本节单元。 1) 自然坐标 2a 2b 2 2 图示矩形单元,设?=x/a,?=y/b,则转换成正则单元。 2) 形函数 2 2 2 3 4 1 ? ? 由形函数的性质“本点1,它点零”,利用试凑法可设: N1=a(1- ?)(1- ?)它满足“它点零条件”。再令本点为1,可得a =1/4,代回可的形函数N1 。 同理可得: Ni=1/4(1+?0)(1+?0) (i=1,2,3,4)。 式中 ?0 = ??i ;? 0=? ?i 。 请大家验证Ni是否满足形函数性质。 4.3 矩形双线性单元 3) 位移模式 u=?Niui ; v=?Nivi。 或以矩阵表示为 2 2 2 3 4 1 ? ? 可以用势能原理,也可以用虚位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