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球每年释放的二氧化碳达220亿吨,加上其他各种各样的有害或尘埃使世界城市人口的一半约9亿人,呼吸着不纯净的空气。 ●全球每年约有700万公顷的耕地变成不毛之地,地球表土以每年240亿吨的速度消失。荒漠化威胁着10亿多人的生计,有可能引起人的背井离乡。 ●全世界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由于饮用被污染的水而致病死亡,2亿人缺少安全饮用水。全球每年往海里倾倒的垃圾染物已多达数万吨,使沿海居民患肝炎、霍乱等病例增多,鱼虾和其他海生物减少。世界森林资源每年减少1%,仅1990至1995年间森林面积就减少35630万公顷。 4、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之一 课后探究: 世界各地关切的环境问题 1998黄河断流、中国南北水患、东南沿海赤潮、西北再起沙暴……这一系列看似无关联的事件,无一不道出了这样一个事实:环境保护,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保护环境,必须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意识。由青年大学生倡导开展的“减卡救树”活动,说明了人们对生态环境作用的认识提高,并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由此产生的积极影响将是深远的。不寄贺卡、明信片起码有两大好处:一是节约木材。有人作过计算,平均每5人寄出一张贺卡或明信片,全球就需要10亿张以上,要花费树木25万棵,相当于一大片森林。我国是森林人均占有率很低的国家,建绿护绿的任务仍很艰巨,少用贺卡不失为一种好事。二是减少污染。须知,把木材最终制成贺卡,这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是相当严重的。 一封公开信:我们的呼吁书 众所周知,环境污染给人类速成的恶果是巨大的。在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1997年烟尘排放量2346万吨,62%的城市大气二氧化碳日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全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40%,每年因酸雨和二氧化碳污染造成的损失达1100多亿元。而生态环境破坏也相当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79.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6%;土地荒漠化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令人震惊的是,“沙漠”距北京仅70公里)。面对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和严峻的现实,我们必须紧急行动起来,绝不能走资本主义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在环境恶化的肇事者名单中,没有谁可以逃避;在环境恶化的受害者名单中,也同样没有谁可以幸免。 节约每一张纸,节省每一滴水,只要我们真正从身边小事做起,让保护环境成为一种自觉意识,给地球一个绿色的未来就不舍只是梦想。 中国走工业化道路要避免传统的以消耗能源为代价的道路,不允许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要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各种资源加强城乡环境污染治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我们讲的发展是讲求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 ——中共十六大报告 中国政府对策: 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国是人均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资源约束是伴随工业化、现代化全过程的大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技术政策的选择,乃至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都必须考虑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能力。从古代的屈服和崇拜自然,到产业革命以来大规模征服自然以至破坏自然,发展到现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这是人类进步的标志。 第四节《失去平衡的环境》 失去平衡的环境 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环境问题的具体内容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同的。 4、举例说明人类不同发展时期的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重点掌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环境问题) 5、举两例说明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危害。 九年级第二单元自学复习提纲(四) 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1、环境(人类生存环境) 解决两个概念问题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改造自然物质所创造的环境。 2、本课的三个结论: ①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环境问题的具体内容随着社会发展而有所不同。(史前;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③环境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问题,是关乎全球人类生存的问题。 ※由于人类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范围的不同而造成对环境影响的差异。 ①史前社会,人口稀少、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职称技术工作报告范文.docx VIP
- (2021年品管圈活动成果报告书)降低ICU患者身体约束率.docx VIP
- 解读学习2025《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培训课件.pptx VIP
- 《咏物诗》-公开课件.ppt VIP
- 品管圈QCC降低ICU患者约束缺陷率.pptx VIP
-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2025)附新旧对照解读课件.pptx VIP
- 安徽单招考试2025、2025分类考试真题语文数学英语试题(含答案).pdf VIP
- 保证农民工工资及时支付的措施.docx VIP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题材 咏物言志诗 课件(共33张PPT).pptx VIP
- 手外伤急诊手术护理配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