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球化学演示稿演示文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钴(Co) 简述 钴属铁族元素,顺磁性银白色金属,在水及空气中稳定,易溶于硝酸,逐渐溶于稀盐酸和硫酸。单质钴是制造超硬耐热合金和磁性合金的重要原料;钴的放射性同位素60Co在机械、化工、冶金等方面应用广,在医疗上代替了镭治疗癌症,钴化物主要用于玻璃、颜料,陶瓷、电镀等行业 。 人体中的Co 人体内正常钴含量1.l~1.5mg,每人每天的摄钴量约为7μg。 生物学功能 钴参与机体酶的组成和对酶的激活作用。钴可活化脑内的肽酶,引起氨的释放,以保持pH的恒定,并可调节组织巯基的浓度。钴可治疗多种贫血:钴盐对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疗效较好。维生素B12对高色素巨细胞性贫血疗效显著。据报道,钴可防止脂肪在肝内沉着,具有趋脂作用。钴、铜、锰合用可加速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患钴缺乏症时,会食欲不振、皮肤粗糙、消瘦无力、粘膜苍白、乳汁减少,继而贫血、严重者死亡。长期服用可溶性钴化物,可产生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肿大和心脏病。大剂量摄入钴能引起结缔组织癌和肺癌。 防治 控制人为污染,减少钴作业者与钴接触。 5.锑(Sb) 简述 锑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常以硫化物或氧化物、锑赫石或锑华的形式存在。世界锑产量的一半用于制造合金,另一半以锑化合物形态应用于橡胶、纺织、陶瓷、玻璃、半导体和医药等方面。 人体中的Sb 人体含锑约91mg,血液中有0.5-2.0mg。人体的摄锑量为0.1mg/天。大约有1/4的锑沉积于骨骼中。 生物学功能 锑是氮族元素,具中等毒性。锑对成年人的致死量为97.2mg,儿童为48.6mg。锑对肠胃道粘膜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对神经系统和心脏有损害。含锑化合物能引起恶心、呕吐、体虚、腹泻、皮炎、咳嗽、呼吸困难、慢性肺变化;心率不齐、心肌衰退和损害;也使肝损害和坏死、产生血液疾病等。 防治 防止锑污染对动植物危害的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在锑的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其污染物的排放,制定环境中锑的最大允许浓度标准 。 6.铝(Al) 简述 铝及其化合物主要有十几种,以无机和有机的形式存在。主要含铝矿物有:铵明矾、钙铝榴石、高岭石、水铝钒石及铝土矿等。虽然铝在地壳中的含量比较丰富,但它们的活性较低,较难迁移。因此,在天然水中铝的浓度很低,为0-0.4mg/L。 人体中的Al 人体中含铝约61mg,血液中有1.9mg,估计总日摄入量为88mg。大约有35%的铝率集中于骨骼中,19.7%的铝蓄积于肝脏和肺脏中,铝还可以在脑室中不断地积累。 生理功能 用于砷透析装置的水含铝,引起病人神经紊乱;早老性痴呆症与体内铝含量增加有关 。正常人脑铝含量不超过4μg/g(干重),而早老性痴呆症患者脑铝明显增加,最高可达107μg/g(干重) 。 目前的研究表明,铝是一种有毒元素,还未发现它对生物有何有益作用。一般情况下,人们对铝的摄入量还远远达不到中毒的计量。因此,关于铝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应持以防而不惧的态度。 7.锗(Ge) 简述 锗是IV周期IV族元素,介于金属和非金属间。锗以化合物状态存在于自然界中。锗主要作为优良的半导体材料。 人体中的Ge 在正常人体干组织中,锗的含量为:肾40×10-6;肝0.15×10-6;头发2.3×10-6;全身0.44×10-6;骨骼无。人日摄入锗0.9~3.2mg。 生理功能 锗及其化合物的生物效果非常良好 : 促进细胞生长和代谢 ; 自由基消除 ; 抗突变 ; 与其他元素的相互拮抗作用 ; 免疫调节 ; 氧富集作用 。 锗在人体代谢中起着重要积极的作用;可抗肿瘤,增强放射敏化,诱发干扰素,可强化免疫功能、抗高血压、增强生物活性,防衰抗老等。目前锗已被开发用于医疗、食品和保健中 。 属于大补的药物如灵芝、人参、枸杞、西洋参、刺五加等均富含锗。被实践证明的抗癌食品如魔芋、蘑菇、大蒜也都富含锗。 第四节 地球化学环境与人类疾病 地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地质作用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化学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的不同,造成元素在地球表层分布的不均一,使局部地区某些组分的含量出现异常,造成人体从环境中摄取的这些组分超出或低于所能适应的限度,此时就会发生地方病,它常具有地域性分布的特征。 一、我国地方病生物地球化学区的成因 类型及地理分布 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及居民生活习性等均是导致地方病的主要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不同地区水、土、大气所含的化学元素种类和数量不同。 一般来讲,在元素受到强烈淋溶的寒温带地区、元素缺乏的沙土地区或元素难以释放的沼泽地区,容易发生元素缺乏症,相反,在元素浓集的干旱地区和火山喷发带导致多种元素富集的地区,又容易发生元素中毒性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区 是指地表元素缺乏或过剩而引起生物与环境的化学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