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实习一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质岩实习 3、变质作用分类 1)局部变质作用:在局部位置发生,往往只有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变质 岩和未变质的岩石逐渐过渡。又分为: ●接触热变质作用:发生在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中,温度起主导作用,变质机理 主要是重结晶。 ●交代变质作用:也常发生在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中,具化学活性的流体起主导作用, 变质机理主要是交代。常常形成有用矿床。 ●动力变质作用:分布在构造断裂带中,应力起主导作用,变质机理主要是变形。 2)区域变质作用:发生在岩石圈的广大范围内,各种温压、化学活性流体 共同起作用,变质机理复杂多样,很难找到变质和未变质间的 界线。又分为: ●造山变质作用:发生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寒武纪以后的造山带中,是区域变 质作用的代表。常称区域变质一般就指造山变质。 ●混合岩化作用: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的过渡,已有部分熔融。 ●埋藏变质作用:是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间的过渡。 变质岩矿物成分特征 特征变质矿物和贯通矿物 特征变质矿物: 仅稳定存在与很狭窄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的矿物。 如硅灰石、滑石、绿帘石和富铝矿物叶蜡石、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堇青石、十字石、石榴石、硬绿泥石等 贯通矿物: 在很宽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稳定存在的矿物。 如石英、钾长石、斜长石、橄榄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 变质岩中矿物特点是: 出现一些特征变质矿物,如红柱石、堇青石、十字石、蓝晶石、夕线石、硅灰石等; 广泛发育纤维状、鳞片状、针状矿物,如夕线石、绢云母; 出现分子体积小、比重大的矿物,如石榴子石。 一、概述 ●变质岩:已存在的岩石(源岩)经变质作用改变了成分和/或结构而形 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正变质岩——由岩浆岩变质而成的岩石 ▲副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岩石 ▲复变质岩——由变质岩变质而成的岩石 ●变质作用:在变质条件下、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时发生的变化过程称 变质作用。它与岩浆作用和成岩作用衔接过渡。 ●变质条件:指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以不超过源岩熔化温度为限。 ▲温度:大致在200—1000℃之间(与源岩成分有关) ▲压力:大致在0.1—1.0GPa之间 1GPa=109Pa=10kbar(10千巴) 1bar≈1个大气压 相当于深度约3~35km。 1、几个基本概念 结构构造特征 变质岩的构造 1、变余构造:岩石经变质后仍保留有 原岩部分的构造特征。变余气孔构造、变余杏仁构造、变余层理构造 2、变成构造: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构造。 (1)斑点状构造: 岩石中变质使某些组分聚集成小斑点,如碳质、硅质、红柱石等 (2)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分布均匀、结构均一,无定向性。 (3)板状构造:泥质或硅质岩受力后形成的一组破裂面,是岩石呈板状剥离。 (4)千枚状构造:岩石基本重结晶,矿物已初步定向排列,但肉眼还难分辨出矿物。 (5)片状构造:岩石以片、柱状矿物为主,且明显定向排列。肉眼可分辨出颗粒。 (6)片麻状构造:岩石以粒状矿物为主,较少的片状或粒状矿物在其间断续分布和定向排列。 (7)条带状构造:岩石中成分、颜色或粒度不同的矿物分别集中成带。 板状构造;B. 千枚状构造;C. 片状构造;D. 片麻状构造 变质作用条件与级别 ? 矿物组合 粘土矿物 绿泥石 白云母 黑云母 石榴石 十字石 长石 石英 蓝晶石 夕线石 页岩 板岩 千枚岩 片岩 片麻岩 混合岩 混合岩 混合岩化作用:在区域变质作用基础上,地壳内部热流升高而产生的深部热流和局部重熔岩浆(新成体,脉体)渗透、交代、贯入变质岩(古成体,基体)中并形成混合岩的变质作用,常与区域变质作用伴生 混合岩由基体和脉体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 条带状混合岩 变质岩的分类 变质岩的主要类型 常见具定向组构的岩石: 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斜长角闪岩、糜棱岩、条带状混合岩 常见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