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心雕龙》约作于南齐未年。“文心”是指“为文之用心”,关于“雕龙”,作者自云:“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全书共五十篇,《原道》等五篇为文学思想的总论,《明诗》等二十篇为文体论,《神思》等十九篇为创作论,《时序》等五篇涉及文学与时代、作家与自然、作家才识、文学批评和欣赏、文才与文德等问题,最后一篇《序志》叙著书缘起、宗旨,总缆前四十九篇。该书的重要篇目主要有:《原道》篇论“文之枢纽”,提出“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的文学总纲;《神思》篇论艺术构思和艺术想象,提出“神与物游”的创作观;《情采》篇论内容与形式,提出“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的观点,并有“形文”、“声文”与“情文”以及“为情造文”与“为文造情”之说; 《知音》篇论文学批评与欣赏,提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观点;《时序》篇论文学与时代之关系,叙唐尧至萧齐十代文学,总结了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即:“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和“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 2、钟嵘与《诗品》 钟嵘(468?—519),字仲伟,颖川长社(河南长葛)人,出身贫寒,政治上想有所作为,但终限于“位末名卑”。思想倾向于老庄,史称亦“明《周易》”(《梁书》本传)。《南史》卷七十二载:“嵘尝求誉于沈约,约拒之。及约卒,嵘品古今诗为评,言其优劣云:‘……。’盖追宿憾以此报约也。”沈约在《诗品》中定为中品是公允的,但这段材料至少说明钟嵘在当时因其地位低下而未受时人瞩目。 《诗品》成书于梁,时约在514年(沈约513逝)至516年(何逊517逝而未收)之间。此书的特点:一是以“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方式品评诗家作品,将汉至梁诗123家(122人)分为上品、中品、下品,定其优劣品第;二是推重五言,以为“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故专论五言诗家和五言诗作;三是定《诗经》、《楚辞》为两大源头,然后分流别,溯渊源,别异同,疏理发展的脉络;四是论诗尚滋味、尚风力、尚雅怨、尚才性、尚丹采、尚情咏、尚自然真美,提出了“文已尽而意有余”的诗歌审美思想;五是品诗语言以精粹见长,概括准确,自由灵活,深有意味,开“点悟式”评诗之先河,后世视为“诗话之祖”。 四、宫体诗、徐庾体与梁陈时期的文学 1、梁氏父子与文学 梁武帝萧衍与其子萧统、萧纲、萧绎皆为文学家。梁衍(464—549),与沈约、谢眺等为“竟陵八友”,502年代齐称帝,在位48年。工书法,通音律,笃信佛教,重用文士,提倡文学创作,促进了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萧统(501—531),立为太子,未即位而卒,谥昭明,编纂《文选》(《昭明文选》)。萧纲(503—551),武帝第三子,父皇被侯景所囚饿死,立为帝,称简文帝。文学上主张“立身之道与文章异”,提出了“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的重要观点。萧绎(508—555),武帝第七子,侯景杀简文帝后在江陵即位,称梁元帝,后为西魏所虏被杀。著《金楼子》十五篇,书中论及文、笔之分,提出“情灵摇荡”的文学创作观(《立言篇下》)。 2、《文选》与“文选学”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共收先秦至梁八百年间130多位作家的作品700余篇,全书三十卷,分为赋、诗、骚、七、诏、册等三十八类。其编选的标准是:(1)不选“经”、“史”、“子”类文章(赞论除外),一定程度上把文学与非文学作品加以区分;(2)“事出于沉思,义归于藻翰”,文质兼备而注重形式美、辞藻美,体现丽而不浮、典而不野的鉴赏倾向。隋以后,研治《文选》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称“文选学”或“选学”。唐至宋初,《文选》被作为诗赋取士的主要教科书和士人必读之书,对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杜甫曾有“精熟《文选》理”之说)。 《文选》重要的注本有“李善注”(唐高宗时李善所注,引书达1700多种,侧重语源和典故)、“五臣注”(玄宗时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所注,侧重疏通文义)、“六臣注”(宋人合李善注与五臣注而成)。选学自王安石变法以新经学选士而衰,清代再度光盛,五四时期所谓“选学妖孽”与“桐城谬种”一道受到批判。 3、宫体诗 宫体诗是南朝梁、陈时期盛行的一种诗风和诗体。《梁书·简文帝纪》萧纲谓:“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靡,时号‘宫体’。”代表人物是萧氏父子(衍、统、纲、绎)、徐氏父子(摛、陵)、庾氏父子(肩吾、信)等。诗的内容多描写女子体态和生活,亦有一些抒情、咏物之作。总的特点是,情调流于轻艳,诗风较为靡弱,朱熹说“读之使人四肢皆懒慢不收拾”。宫体诗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陈子昂)的诗风一直蔓延到隋代和初唐;二是形式上比永明体更趋格律化,对后来律诗的成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合律诗格律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