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史学导论》第三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论特色 1.不講民族主義;2.研究器物;3.弱勢族群.4.重視地方, 不重視同質性; 5. 重視權力關係之轉移;6. 反統合; 7.反目的論; 8. 反烏托邦, 不主張同一, 尊重多元, 主張去除中心論. 應將思考先歸零,使事物之間原有的族群類似性消失,重新觀察彼此之間的區隔及差異; 降低作者的重要性, 以文章彼此互涉的概念來取代以往對作者原創性的標榜; 反省納粹故反Utopia, 對共同價值及意義感到懷疑. 後現代帶來的最大困惑莫過於價值體系的大變動. 或許我們可以從其他問題入手來了解後現代主義.? 代表人物及作品(1) 最具代表的是懷特(Hayden White)的 Metahistory: 懷特的援引文學批評理論, 主要認為史學的研究過程及其作品和文學一樣, 沒有什麼主要的不同. 歷史和小說(fiction)之間沒有界限. 這是一種很具顛覆性的陳述, 因為從英文來看, fiction這個字根本就是「虛擬」的意思, 和追求「真相」的史學是完全的敵體, 如今竟稱兩者貌異實同, 其殺傷力道可知. 代表人物及作品(2) 另一位對後 現代史學有影響的為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 , 這位法國著名的思想家最具震撼性的一句話, 也是他的一本書的書名:《作者之死》, 其主張為作者在寫完其作品後, 該作品有其自我的生命, 作者和該作品的關係已告結朿. 任何人和作者一樣, 都可以自行解讀該作品. 代表人物及作品(3) 米歇?傅柯(Michel Foucoult)也是一位理論兼實際均極有貢獻的思想家。 他在理論上, 他刻意避免用「歷史」兩字, 認為這根本是啟蒙時代產生的東西。 因此他的理論探討先是用知識的「考古學」(archaeology), 其後則用「系譜學」(genealogy)來取代「歷史」, 而他在對精神病、罪犯及性事等從啟蒙以來的發展及斷裂有很原創之洞識, 特別指出「知識」與「權力」之間的關係, 改變了歷史研究的焦點。 后现代史学:史学史脉络中的把握 Ⅰ.早期阶段:历史学作为一种专业规范的诞生 Ⅱ.中期阶段:社会科学的挑战 法国:年鉴派/批判理论与社会史:德国“历史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从历史唯物主义到批判 Ⅲ.历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伊格尔斯《二十世纪的历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伊格尔斯(Georg G. Iggers) 例证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柯文著,杜继东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何伟亚著,邓常春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杜赞奇著,王宪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 所谓“三调”: (1)历史学家笔下的义和团运动的事实——历史学家如何重塑过去?叙事化的历史的基础 (2)义和团事件亲历者当时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基于正在发生的历史的看法,他们不知道事件的前因后果。 (3)20世纪中国产生的关于义和团的种种神话,历史事件如何被编入意识形态的“系谱”。 第三讲 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 套用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在进入这一讲时,首先提醒大家不要迷信方法,尽管有些不那么协调,然或许是必要的。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总期盼着能够掌握某种方法,以获取进入这个学科的“敲门砖”。但我想说明的是,这样的方法,大概是没有的。准确地说,离开具体问题的方法,即便有,也难以抽离出来。因此,这里所讲的方法,主要是指出面对历史问题,有哪些处理方式。在我看来,重要的是通过具体的研究例证,去考虑将来面对类似的问题,应该如何去处理。 主要内容 一、确定性的探求:计量史学 二、把握历史的深层原因:心理史学 三、全球视野下的史学眼光:比较史学 四、整体历史的书写:法国年鉴学派 五、“后现代”与后现代史学 六、“口述历史”:留住历史的声音 一、确定性的探求:计量史学 当代史学的突出特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所谓的“计量革命”。提到“量”的问题,当然就是指向某种“确定性”。它显示的是,当代历史学希望用更确定的数据来揭示历史的某些特征。 (一)历史上的数据 (二)如何让数据呈现历史 (三)获取数据的技术要求 中国经济史上的数目和单位 《国史探微》/《中国制度史》 所收论文大多是专题通论的性质,从中既可以看出作者在中国文史领域的深厚素养,也可以窥见作者所受的经济学及经济史的学科训练。这本小书所收的9

文档评论(0)

微微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