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典故大全集_80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太太如此见爱,妾非木石,那有不感激的哩?只是同太太并肩拍照,蒹葭倚玉树,恐折薄福。”亦作“蒹葭玉树”。清宋琬《同严武伯袁周植王尔调诸子夜集分韵》:“他日一枝须并隐,蒹葭玉树正相依。”
【蒲牢】 传说海中有大鱼叫鲸,生活在海边的一种兽叫蒲牢(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蒲牢怕鲸,鲸鱼击蒲牢,蒲牢就吼叫,声音非常洪亮。所以古人常在钟上铸上蒲牢的形象,又刻鲸鱼形的杵以撞钟。见《文选·班固〈东都赋〉》薛综注。后以“蒲牢”为钟的别名。唐唐彦谦《游南明山》诗:“忽闻吼蒲牢,落日下云屿。”
【蒲柳先秋】 晋时人顾悦与简文帝同年,头发早白。简文帝问:“您头发怎么已白了?我可满头黑发啊!”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以“蒲柳”喻衰弱的身体。金蔡松年《石州慢》词:“此身蒲柳先秋,往事梦魂无迹。”亦作“蒲柳先衰”、“蒲柳惊秋”、“蒲柳悲”。宋辛弃疾《西江月十七首》之一:“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清薛时雨《百子令·舟出吴门沈书森太守等宴集言别》词:“偏我落拓江湖,萧萧瑟瑟,蒲柳惊秋早。”蒲松龄《赠刘孔集》诗:“无复濠梁兴,空存蒲柳悲。”
【蒲葵扇】 晋时谢安年轻时已是风流倜傥。有一次,谢安一个同乡丢了官,谢安问他是否有回乡的盘缠,那人说只有卖不出去的五万把蒲葵扇。谢安于是要了一把,天天拿在手里。京城人纷纷仿效,争相购买,不多久扇子就卖完了。见《世说新语·轻诋》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唐白居易《小池二首》:“坐把蒲葵扇,闲吟三两声。”亦作“蒲葵”。清丘逢甲《哀粤中之穷叠镇海楼送王豹君方伯之蜀韵》诗:“生有蒲葵归故令,互犹薏苡谤先侯。”
【蒲鞭示耻】 东汉时人刘宽,字文饶,为南阳太守,平心举善,为政温仁宽厚,如果官吏百姓有了过失,只是用蒲条作鞭子责罚,使其知道耻辱就算了,不使皮肉受苦。见《后汉书·刘宽传》。后以“蒲鞭示耻”表示刑宽政仁。《大正藏经》:“蒲鞭示耻非吾苦之。今训诸学者。”亦作“蒲鞭”。唐刘长卿《送薛据宰涉县》:“几案终日闲,蒲鞭使人畏。”
【献曝】 相传从前宋国有个农夫,家里很穷,春天下田间干活,背晒太阳感到温暖舒适,不知道天下还有大厦深屋,绵袍皮裘。他对妻子说:“晒太阳真的很舒服,将此事告知国君,必定会有重赏。”见《列子·杨朱》。后“献曝”用作谦称所献菲薄、浅陋但出于至诚的谦词。清赵翼《真州萧娘制糕饼最有名》诗:“馈节聊同献曝情,兢邀椽笔赐褒荣。”
【椿寿】 传说上古有棵寿命极长的大椿树,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见《庄子·逍遥游》。后以“椿寿”比喻长寿、高龄。金元好问《蓦山溪》曲:“笙歌丛里,欢□度年华,看荣贵,有儿孙,永祝松椿寿。”亦作“椿年”、“椿岁”、“椿龄”。宋刘清之《鹧鸪天》词:“浮瑞霭,庆真仙。不须男女祝椿年。”唐孟郊《井上枸杞架》诗:“花杯承此饮,椿岁小无穷。”宋哀长吉《西江月》词:“葱葱佳气霭庭萱。同把椿龄祝愿。”
【禁脔】 脔,切成块的肉。司马睿(后为晋元帝)镇守建康时,物资不足,部下每得到一头猪,都要把头上最好的肉送给他,别人不敢食用,称为“禁脔”。见《晋书·谢混传》。后以“禁脔”比喻珍美的、独自占有而不容别人分享、染指的东西。唐李商隐《韩同年新居饯韩西迎家室戏赠》诗:“南朝禁脔无人近,瘦尽琼枝咏四愁。”
【楚人一炬】 秦末,项羽率楚军入咸阳,烧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后以“楚人一炬”用为典故,“楚炬”泛指火。唐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楚人咻】 楚国有一位大夫,叫一位齐人来教他的儿子学齐语,但周围都是楚人的咻(喧哗)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这怎么能学得好呢?见《孟子·滕文公下》。后以“楚人咻”比喻势单力弱,不能取得成效。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百工居肆欲其专也;楚人咻,喻其散也。”
【楚弓楚得】 相传春秋时,楚恭王外出打猎,回来时不慎把弓丢掉了,侍从们请求去寻找,恭王说:“楚王丢了弓,楚人得到,又何必去寻呢?”见《孔子家语·好生》、《吕氏春秋·贵公》。后以“楚弓楚得”比喻丢失的东西为自己人所得,利未外流。《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这个东西送上门来,楚弓楚得,岂有再容他已来复去的理?”亦作“楚得楚弓”、“楚弓得丧”、“楚弓复得”。明苏复之《金印记·金钗典卖》:“喜楚得楚弓,免被旁人笑。”明梅鼎祚《玉合记·拒间》:“辅车相依,况总是楚弓得丧。”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此图久已失去,乱后,里人于灰烬中得之,复归其家……楚弓复得,颇非偶然。”
【楚江萍】 相传春秋时,楚昭王在一次过江时,发现江中有一物大如斗,昭王不知何物,便派使者去请教孔子。孔子说是萍实,剖开来可以吃,只有成霸业的君王才能得到它。见《孔子家语·致思》。又见汉刘向《说苑·辨物》。后以“楚江萍”指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