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第28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人民版.ppt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第28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人民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第28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人民版

2.(2017·南京期初摸底)“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这段话意在强调(  ) A.知行合一 B.致良知 C.格物致知 D.心外无物 解析 材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主张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这与用良知指导自己的行动无关,故A项错误;这与恢复自己内心的良知无关,故B项错误;这符合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主张,故C项正确;心外无物属于陆王心学的主张,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7·扬州中学考前质检)古代某学者说:“我今说个□□□□,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该学者和填入材料中“□□□□”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 A.董仲舒:天人感应 B.朱熹:格物致知 C.王阳明:知行合一 D.顾炎武:经世致用 * 第28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备考指导 1.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王阳明心学。 (2017·江苏单科,T4)孔子思想和理学思想比较 1.从时代背景、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影响等方面,比较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认识两者的异同。 2.梳理儒家思想发展的脉络,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其在不同时代命运不同的原因。 3.搜集“二程”、朱熹、王阳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言论,培养史料研读的能力。 (2015·江苏单科,T21)理学发展的原因及其作用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2016·江苏单科,T5)李贽的思想主张 (2013·江苏单科,T21)儒家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考点一 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 程朱理学 1.背景 (1)道教、佛教等思想的传播,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 (2)唐宋韩愈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2.创立:北宋五子。 (1)周敦颐、邵雍:将宇宙的_________与人的___________融合起来,以寻找统一的本原。 (2)张载:开创“______”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 (3)“二程”: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_______”,天理的核心是“仁”。 自然结构 精神结构 气学 天理 3.成熟:朱熹理学。 (2)影响:朱熹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理气 格物致知 三纲五常 知识点二 王阳明心学 1.形成背景 (1)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__________,才能挽救统治。 2.思想主张 (1)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2)致良知:去掉私欲,恢复______。 (3)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3.地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整治人心 良知 4.影响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图解历史】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考法1 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典例』 (2017·江苏单科,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解析 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与孔子的本意不完全一致,D项正确;朱熹的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压抑人性,A项和B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C项错误。 答案 D 【方法突破】 ★明考点 孔子和朱熹的思想比较 ★抓关键 孔子的“克己复礼”是克制念头,要自省,朱熹的解释是克制私欲,两者有相通之处,但不完全一致。 ★定方法 比较类试题:一般采用排除法解答。 第一步:根据题意,找出“比较点”; 第二步:找出两者的异同点; 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史论链接】 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是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理学家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佛、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花开一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