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有连接桥的胶带排土机 5—6 胶带排土机排土 二、排土作业方式 (一)无中间连接桥的胶带排土机作业方式: 1、上排——排土机站立于排土台阶底盘上,向上部坡面排土。 2、下排——排土机站立于排土台阶顶盘上,向下部坡面排土。 3、上排、下排组合——排土机站立于排土台阶平盘上,向上部坡面和下部坡面排土。 (二)有中间连接桥的胶带排土机作业方式: 由两组上、下排结合的4个分台阶组成组合台阶。 (三)排土机与胶带输送机的位置及排土线发展方式 5—6 胶带排土机排土 1、排土机既可位于胶带输送机的内侧,也可位于外侧。为保证排土机安全,下排时可位于内侧。 2、排土线发展方式(平行推进、扇形推进) 排土线平行推进作业过程示意图 5—6 胶带排土机排土 排土线扇形推进作业过程示意图 5—6 胶带排土机排土 三、排土参数H、A 1、排土台阶高度H:(如图) (1)上排土台阶高度H0,取决于排土机卸料臂的规格。 考虑R0限制时: 考虑卸料高度时: (m) (m) (m) 5—6 胶带排土机排土 三、排土参数H、A 1、排土台阶高度H:(如图) (1)上排土台阶高度H0,取决于排土机卸料臂的规格。 5—6 胶带排土机排土 (2)下排土台阶高度H1,主要取决于物料性质,台阶稳定条件及卸料臂长。 2、排土宽度A——与排土机和胶带输送机的布置,设备规格,排土方式及土岩性质等有关。 (1)推土机位于胶带输送机内侧时: (m) (m) 5—6 胶带排土机排土 5—7 其它排土工艺 一、拉铲排土 拉铲除用于倒堆作业外,还用于排土场与运输设备配合排土。 二、前装机排土 将翻车后的土岩挖掘,转运后向上分台阶和向下分台阶排弃。 三、铲运机排土 参见铲运机采装作业方式——集、采、运、排于一体。 1、排土场建设主要包括——堆垒排土线初始路堤;修筑运输干线系统、供电工程等。 2、排土场建设主要设备:挖掘机、推土机、铲运机、推土犁、胶带排土机等。 一、山坡条件下排土场建设 一般沿山坡用挖掘机、推土机或人工开挖单侧沟,再铺设铁道或胶带输送机。单侧沟规格,取决于所铺设的运输设备类型和掘沟设备。 1、单斗铲掘沟时,沟底宽度(铁道运输) 式中:Rk——挖掘机机体回转半径; S——履带走行机构宽度; C——挖掘机离台阶坡顶线的安全距离。 5—8 排土场建设 (m) 2、用推土机排土时,沟底宽度为运输平台宽度,汽车卸载处的路基宽度,应满足汽车会让和转向需要。 3、胶带排土机排土时,初始路堤,常用单斗铲和汽车完成,应满足胶带直线布置的要求。若受地形限制无法依次按排土线全长修路堤时,可分段建设逐渐加长。 二、平地条件下排土线建设(较复杂,需分层堆垒至要求高度) 1、人工涨道法——每次涨高0.3~0.5m(图5-31) 5—8 排土场建设 5—8 排土场建设 2、推土犁涨道法——每次涨高0.4~0.5m(图5-32)。 3、推土机涨道法——初始路基高度一般≤5m (图5-33) 。 4、单斗铲涨道法——每次涨高3~4m (图5-34) 5—8 排土场建设 ①交叉分层 ②混合分层 ③顺序分层 5、拉铲涨道法——(图5-35) 5—8 排土场建设 在排弃松软土岩条件下,用拉铲涨道可加大一次涨道高。 6、胶带排土机涨道(图5-36、5-37、5-38) ①上排初始路堤 ②按排土机允许工作坡度修筑初始路堤 ③不稳定岩性修筑方法(顺序排多个三角堆) 5—8 排土场建设 5—9 排土工艺选择 一、选型原则及考虑因素 考虑因素:1、剥采、运输工艺环节的设备类型,应使之相互配合; 2、排弃岩石性质; 3、作业的安全性、效率、经济效益等; 4、气候条件; 5、排土能力要求。 选型原则:1、技术上能满足排土作业要求,设备效率能充分发挥; 2、经济上设备价格低,生产费用低; 3、设备使用寿命与开采年限匹配。 二、与采运设备相配合的排土设备及适用条件(见下表) 5—9 排土工艺选择 5—9 排土工艺选择 5—9 排土工艺选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推土犁排土 第三节 机械铲排土 第四节 推土犁与机械铲排土线的发展及其比较 第五节 推土机排土 第六节 胶带排土机排土 第七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