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三、消防管理对策 不燃烧体 难燃烧体 燃烧体 耐火极限的概念:对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热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以小时表示。 燃烧性能可分为三类 增加建筑物内的耐火时限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消防安全,必须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使之具有一定的耐火性,即使发生了火灾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损失,通常用耐火等级来表示建筑物所具有的耐火性。 我国现行规范选择楼板作为确定耐火极限等级的基准。 三、消防管理对策 耐火等级的选定条件 建筑物的重要性 火灾危险性 建筑物的高度 火灾荷载 提高建筑物内的耐火等级 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应服从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城市消防规划要求,根据建筑物的高度、使用性质、体积或规模等因素,合理确定其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 三、消防管理对策 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 辐射热 对流热 建筑物外墙门窗洞口的面积 建筑物内的可燃物种类和数量 风速 相邻建筑物的高度 建筑物内消防设施水平 灭火时间 确定防火间距的基本原则 考虑辐射热的作用 考虑灭火作战实际需要 有利于节约用地 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 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原有生产厂房和民用建筑,其防火间距可按四级确定 两座相邻建筑较高的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防止火烧连营 三、消防管理对策 (一)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5m,道路上空遇有管架、栈桥等障碍物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 (二)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 (三)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置消防车道 (四)建筑物的封闭内院,如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的消防车道 (六)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面积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供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5m×15m (五)消防车道应尽量短捷,并宜避免与铁路平交。如必须平交,应设备用车道,两车道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一列火车的长度 为扑救 建筑物火灾创造条件 防火分区是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采用相应耐火性能的建筑构件或防火分隔物,将建筑物人为划分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物的其他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 防火分隔物就是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蔓延,且能把整个建筑内部空间划分成若干较小防火空间的物体。如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防火幕、防火水幕等等。 三、消防管理对策 把火灾局限在最小的范围 烟气是物质在燃烧反应过程中热分解生成的含有大量热量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 三、消防管理对策 烟气的危害 窒息作用 刺激作用 高温作用 防烟分区是指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50CM的梁来划分区域的防烟空间。建筑物的防烟设计对于减少起火建筑物内人员的伤亡和防止烟气的扩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控制烟气的危害 火灾中的烟气是致人死亡的第一杀手 顶棚射流 浮力羽流 反浮力射流 烟气层下降 疏散完成时烟层高度大于疏散者身高(1.5m) 建筑物烟气填充和排烟实验 27 m 12 m 22.4 m 油池火 北 标记灯 排烟风机 1 2 3 4 5 6 7 西大门 热电 偶束 8 烟气是火灾中对人危害最大的因素(毒性、遮光性、温度等),研究烟气生成和排烟等速率对烟气层厚度变化的影响,从而根据建筑结构设计防火系统,保证人员疏散具有充足时间。 火灾发展与烟气填充和排烟设计研究 防烟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保证疏散安全。 防烟分区的设置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三、消防管理对策 (一)不设排烟设施的房间和走道,不划分防烟分区;走道和房间按规定都设排烟设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分设或合设排烟设施,并按分区或合设的情况划分防烟分区。 (二)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三)对有特殊用途的场所,如地下室、消防电梯、避难层等,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 (四)防烟分区一般不跨越楼层,某些情况下,如一层面积过小,允许包括一个以上的楼层,但以不超过三层为宜 (五)对于高层民用建筑和其他建筑,其建筑面积不宜大于500M2对于地下建筑,其使用面积不应大于400M2 控制烟气的危害 火灾的发展与人员疏散要求 火灾发展与人员疏散的时间线: 典型时刻: 探测到火灾的报警时刻 起火 初期增长 火灾对人构成危险的时刻 充分发展 火势减弱 到达安全地带的时间 人员觉察到起火的时刻 开始疏散的时刻 发现火灾到成功 撤离所需时间 有效安全疏散时间 人员活动: 火灾发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