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深入人心的规则意识人民观点.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培育深入人心的规则意识(人民观点) ——如何提升我们的社会文明③ 本报评论部 无论技术怎样进步、社会如何发展,规则都是 “基础设施”。用实际行 动捍卫我们的规则文明,就是在点亮你我生活、创造美好未来 飞机上,有乘客把脚放在小桌板上,被乘务员劝阻后却指责机舱管理 不够人性化;女子骑电动车闯红灯与正常行驶的出租车发生剐蹭,未受伤 的情况下竟索要高额赔偿;小区门口,未拴牵引绳的宠物狗吓到孩子,妈 妈赶狗保护孩子,反遭狗主人拳打脚踢……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引人深思: 为什么规则会被无视? 改革开放40 年来,我国法治建设逐渐完善、规则体系日趋成熟,如何 培养出与之相匹配的规则意识、精神文明,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 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都讲法治、 守法治的文化环境”。可以说,捍卫以法律和公序良俗为基础的规则文明,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道必答题。 有时候,矛盾、误会乃至风险,常源于对规则的漠视。有的人在公共 场所高声喧哗,是没意识到“自己声音大会影响他人”,稍加提醒还能改正; 但也有人属于 “明知故犯”,规则于自己有利就遵守,规则妨碍了自己就破 坏;更有甚者,认为守规则是笨拙、迂腐、怯懦,绕过规则得了便宜,才 1 显得聪明、灵活、有本事。凡此种种,不仅容易引发矛盾、扰乱秩序,还 会 “摊薄”社会信任,带偏社会风气。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尽人皆知的 俗语,今天依然发人深省。 在现代社会的文明肌体中,规则就是筋和骨。有了明确的规则,才能 框定人们的行动边界。在传统熟人社会,人的流动性不强,熟人之间的评 价,构成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标准。在现代社会,人的流动性 强,“住了3 年没跟邻居说过一句话”也不鲜见。这样的“陌生人”社会里, 人与人之间需要明确的规则来协调彼此关系,定义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 么”。从楼道里 “不准倒垃圾”的告示,到国家的成文法律,只有规则才能 成为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润滑剂”。也只有通过培育人们的规则意识和守 则能力,才能推动我们的社会向着有序、文明的方向挺进。 不遵守规则就要付出“代价”,是督促人们遵守规则的重要动力。绝大 多数人对法律令行禁止,是因为知道违反法律的严重后果。但法律只是规 则的一种。为什么有行人看到红灯亮起,仍不假思索地闯过去?为什么有 人无视禁止吸烟的标识,转过头去就点上一支?为什么有人敢于 “碰瓷”, 信奉 “越胡闹越有利”的歪理?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违反规则的“代价” 不高,有时候还能占“便宜”。这样的苗头不刹住,也会影响全社会对规则 的敬畏。对整个社会来说,无论是道德规范、行业规则,还是公司章程、 校规校纪,恰恰是那些 “软规则”的落实情况,展现着文明的水准与素质 的高低。 前些天,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牵动人心。这场悲剧以血的代价警 示人们,很多时候规则是生命的 “安全带”。“一个不守规则的乘客,一位 处置不当的司机,让15 条生命瞬间逝去。”人们在愤懑、感慨、悲叹的同 2 时也在反思,假如车厢里有人警示抢夺方向盘的法律后果,有人上前进行 有效制止,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确实,当我们的社会氛围,能对不守规 则的行为尽快给出否定评价和制止行动,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就能大大 减少。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时代,不守规则的 “代价”被显著提高了。 无论是高铁上霸座,还是景区里破坏公物,只要被晒上网,就不得不承受 来自舆论的谴责和压力。在不文明行为可能被随时随地 “现场直播”的今 天,每个人都需要培养一点尊重规则、敬畏规则的 “镜头感”。 不守规则的代价需要提高,守规则的意识则需要深入人心。不久前, 一位警察在给违规车辆开罚单时,发现6 岁的孩子正在 “教育”违规的父 亲:“我爸该罚,喊他停在停车库他不听,到处乱停车,就要处罚他。”幼 小的孩子不一定懂得违规的“代价”,但却从心底里认同“守规则才是对的”。 为刚性的规则体系构建成风化雨的文化环境,通过教育的方式在每个人心 中播下规则的种子,才能让自觉遵守规则融入血液,凝聚起全社会的文明 共识。 不久前,有地方的教育部门对社交网络中的家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