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说 例 句 出 处 释义 是说也,人常疑之 苏轼《石钟山记》 说法 说备使抚表众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劝说 请说之 《墨子·公输》 陈述 公输盘不说 《墨子·公输》 高兴 说 背景介绍(一)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公元前637年,重耳过郑,郑文公不加礼遇。(详细)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郑国背晋助楚。楚败,又与晋媾和。 (详细) 过郑 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 这一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事。 结盟 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 是年四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出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只相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实属城濮之战的余波。 第一段仅25字,却道出很多内容,结合文章题目谈谈你的理解? ①秦晋围郑,来势凶猛; 弱小郑国,危如累卵。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既道出了秦晋围郑的原因,又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③? 一段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思考: 1、本段涉及到哪些人物?在括号里补上人物姓名。 2、理解句式:是寡人之过也。 3、分角色读课文,揣摩人物的语气、感情 。 佚:沉重—坚定。为国事而忧心焦虑(“危”),对烛之武的信任(“必”) (补充);烛:慨叹—伤感。才不能用,牢骚满腹(“也”,“犹”、“矣”、“也已”) ( 补充);公:心平气和。真切自责,指明利害。(“是,过”、“不利焉”) (补充) 关于烛之武 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yǔ、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 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有何作用? 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自责(情) 晓义(理) ~~ 未见其人 先知其才 想一想 …… ? 1.烛之武为什么要“夜缒而出”? 2. 郑国君臣为什么一开始就把劝说目标锁定在“秦军”而不是“晋军”?你能从文中找到根据吗? 阅读第三段回答下面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思考: 1、诵读课文,揣摩人物的语气、感情 。 2、烛之武劝说秦伯的说辞可以分为几层? 3、你认为哪一句说辞最能打动秦王? 4 、简单品析烛之武的语言艺术。 第1层:郑既知亡。(语气沉着真挚。) 第2层:亡郑利晋。(语气平稳、严正。) 第3层:存郑利秦。(语气高亢、诚恳。) 第4层:回顾过去,晋不讲信用。(语气慷慨激烈) 第5层:展望未来 ,晋必将攻秦。(语气慷慨激烈) 转语言艺术 烛之武退秦师 背景介绍(二) 公元前630年 郑 新郑 秦 晋 秦 军 秦晋围郑示意图 氾水 函陵 氾南 崤山 晋 军 立君 秦立晋君(公元前651年) 这一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工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工次子夷吾。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卻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以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这就是课文中所言“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即秦穆公,“晋君”即晋惠公,“赐”则指“秦立晋君”之事。 背约 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 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