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第3章 專業經理人的經營倫理 */39 專業經理人與企業經營(1) 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代理形式 傳統企業經營 公司員工之間不僅僅是職場上的同事關係,更有另一層血緣、地緣或其他的人際關係,較沒有忠誠與信任的問題。多數傳統經營型態的企業,往往因為人才不足的瓶頸,而在成長上受到相當大的限制。 */39 專業經理人與企業經營(2) 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 一方面企業所有權人可以延攬專業經理人,以他們的經營管理專才,為企業謀求最大利益,有效創造股東的財富,另一方面,專業經理人制度也可以突破傳統企業人才不足,以及接班人更替的瓶頸,讓企業可以永續經營與發展。 */39 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經營型態(1) 所有權人退出公司的經營,而把企業經營委託專業經理人來負責,兩者形成一種委託與代理的關係。 就風險的觀點而言,此一委託關係中,如果企業經營績效不彰甚至於虧損,委託人在經濟上的損失有限,甚至於,這種失敗經驗更能豐富代理人的專業知識,然而,所有權人則會蒙受重大的經濟損失,所以,委託人所承擔的風險,遠遠高於代理人。 */39 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經營型態(2) 企業經營的情境複雜,在代理關係中,專業經理人如果存心欺瞞舞弊,在雙方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所有權人不論是在事先的防範,或是事後的監控上,都有相當程度的困難。 */39 專業經理人的道德危機(1) 由於企業經營環境複雜,且企業掌握的資源多,在一個追求利潤、創造財富的組織系統中,管理者的道德自律或道德約束力不斷弱化,所以,在面對「義」、「利」之辨,道德與利益衝突的問題時,往往以利益為優先考量。 */39 專業經理人的道德危機(2) 最直接的反應是嘗試以更嚴格的外部規範來監督公司治理。企業的表現只要不符合期待,或有任何細微的不利傳聞,股價就會下滑,傳達來自投資人的壓力。而專業經理人與董事會的關係,也因為互信基礎不夠,變得更為緊張。 */39 專業經理人的道德危機(3) 對於專業經理人而言,不僅限縮了發揮專業的空間,而且在政府法令、媒體、股東各方的嚴密監控下,也降低了專業經理人對於委託人的承諾與熱忱。然而,重新獲得各方信任的唯一方法,就是建立專業自律,透過嚴謹的專業倫理與自律,擦亮專業經理人的招牌。 */39 專業經理人的管理機制(1) 代理關係中,委託人可以設計一些機制,來規範代理人,確保代理人的行為符合委託人的利益,以專業經理人的情況而言,主要的規範機制可以歸納如表3-1所示。 */39 專業經營倫理 專業倫理的主要內涵,其實就是專業經理人對股東的基本責任,專業經理人代表公司股東經營管理公司,必須善盡忠誠義務,將公司建立成為一個誠信(integrety)的公司。此一誠信的公司,對所有的利害關係人都有特殊的意義,這也是專業倫理的主要內涵。 */39 專業經營倫理的概念 */39 專業經理人對所有權人的倫理 內線交易 利益衝突問題 進行無關聯的多角化投資 */39 內線交易 內線交易違反公平原則: 由於買賣雙方的資訊不對稱,買賣雙方所掌握的資訊不一樣多,當然也就不符合道德規範。 內線交易者並無內線資訊的所有權: 從資訊所有權的觀點來看,專業經理人在內線交易中所掌握的資訊是由公司員工經過收集、整合、創造、分析而形成,所有權屬於公司,在公司沒有公開之前,將資訊運用於內線交易,就違背了財產權。 內線交易損害一般投資大眾的利益: 從資本市場健全發展的觀點來看,內線交易不僅使不知情的投資人受損失,更會斲損投資大眾對於資本市場的信心。 */39 利益衝突問題(1) 財報窗飾 專業經理人靠認股權的行使,在資本市場的獲 利,已經遠遠大於經營公司的薪酬,這也讓專 業經理人有極大的誘因,透過各種不道德甚至 於非法的手段,窗飾、美化公司的財務報表, 以便從股價的上漲中,以獲得個人最大的利益。 此一風潮不僅喪失了認股權機制的本意,也隨 著諸多弊案與醜聞的揭露,削減了社會大眾對 於專業經理人的信任。 */39 利益衝突問題(2) 公器私用 不當使用公司資源: 部分公器私用行為發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公司員工(尤其是高層級的專業經理人),在很多情形下,公與私的分際並不是十分明顯。 */39 利益衝突問題(3) 收受贈禮: 有時候利害關係對象(員工、供應商、其他利害關係人等等),可能透過贈禮,試圖影響專業經理人的理性決策。大致上,禮物的收受仍應符合表3-2的原則,越能符合這些原則,該收受禮物的行為就越沒有道德上的爭議。 */39 商場禮物收受的原則 */39 利益衝突問題(4) 圖利他人: 以企業採購為例: 一方面,徇私的採購決策必然有些地方,不符合企業的採購規定,對公司的制度或政策造成傷害。另一方面,這種採購中,其他廠商因為與產品無關的非理性因素,而無法獲得訂單,也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