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方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方法 1)中庭、边庭采光 中庭、边庭采光面积大,白天为室内提供良好的光线。另外可结合中边庭通风和中庭绿化及水景来提升建筑室内舒适度。中庭、边庭采光应用较好的实例是山东交通大学图书馆,设计中在中庭、南向边庭、教师阅览室都充分利用顶部天窗来增加室内照明.中庭内部全部用防火玻璃取代传统隔墙,减少照明能耗(图2-16所示)。 图2-16 山东交通大学图书馆边庭 自然采光技术 2)反光板 反光板将阳光反射到屋顶上部,再均匀散射到室内(如图2-17所示),有效调节室内光线强度,避免阳光直射带来的眩光问题。还可以很好的解决进深大、单侧开窗空间内部昏暗、自然照度不足等问题。 3)光导照明 光导照明系统是一种新型照明装置,主要由采光器、光导管和漫射器三部分组成,如图2-18所示。 在应用实例当中青岛天人大厦的屋顶设置光导管采光系统,利用太阳光为四层提供采光,减少白天照明电耗(如图2-19所示)。 4)采光井 采光井亦称“窗井”。采光井具有多用途,既被动式地满足了地下室的自然采光、自然通风条件,又可作为雨水采集井;同时采光井还有低技术性,造价不高的特点,但是易出现过热问题。 自然通风技术 建筑自然通风设计是建筑节能、室内舒适环境创造的有效手段。通过流体力学原理分析,建筑通风的直接原因是室内外温差造成的热压差(△P),该热压差形成气流流动的动力,并通过建筑洞口有效的高差设计△H,强化气流动力,用于建筑通风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建筑剖面设计的通风调整 在剖面设计中控制洞口高差,以尽量多的△H来加强温差所产生的通风反应,使出风口高度大于进风口高度,使室内气流呈上升趋势,这是符合室内外温差所造成热压之通风规律的,将有效强化通风质量。 2)建筑空间设计的通风调整 为了加强建筑通风,在建筑设计时,结合一些功能目的(楼梯间、中庭),设计具备“烟囱效应”的空间体系,如日本建筑中的吹拔空间等,可起到拔风作用,以强化室内通风(如图2-21所示)。 图2-21 日本北海道东海大学艺术工学研究馆吹拔空间鸟瞰图与平面示意图 3)建筑迎风面的调整 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将进风口朝向夏季主导风向,前部无遮挡,满足以最直接、最通畅的室外风速值所引起的风压作用于进风口的目的,提供最大风速。 图2-23水平可通风遮阳百叶剖面示意图 4)建筑的导风调整 使用挡风板及调整风压系数等有效方法,引起负压力,以加强进风口的正压作用,从而促进通风;其次利用遮阳板的留槽设计以实现导风等,都非常有效。图2-23所示即为水平可通风遮阳百叶。 5)屋顶通风罩 英国零能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ZED Architects)利用铝材制作的屋顶通风罩具有良好的通风、导风作用。通风罩是根据气体流场压力基本原理设计,在全尺寸风道内进行完善,并经过专家测试以使风罩满足空气流动和压力特性的要求,使得风罩可以保证通风和热回收性能。 图2-24 BedZED项目中的铝制通风罩 6)建筑形体控制 马来西亚著名建筑师杨经文设计的槟榔屿州Mennara Umno 大厦外墙,外加了一种“捕风墙”的特殊构造设计,它在建筑两侧设阳台开口,开口两侧外墙上布置两片挡风墙,如图2-25的平面及剖面图所示,使两通风墙形成喇叭状的口袋,将风捕捉到阳台内,然后通过阳台门的开口大小控制过风量,形成“空气锁”,可以有效地控制室内的通风,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图2-25 槟榔屿州Mennara Umno 大厦“捕风墙”平面、剖面及外观 图2-26 中意环境楼架空地板送新风示意图 混合通风 自然通风是建筑内部有效的气流组织方式,但是它无法有效的控制、调节从室外流入的空气的温度或流速,气流组织无法控制。为了解决自然通风存在的问题,出现了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处理方式,以更好的解决舒适度问题,被称为混合通风。 1)空调送风+自然通风 清华大学的中意环境楼采用架空地板送新风+辐射吊顶空调系统,室内采用架空地板(350mm)送新风加辐射吊顶空调方式,其新风末端由设在该房间排风短管内的CO2 传感器及该房间内的红外线传感器控制(图2-26所示)。 2)空调送风+机械通风+自然通风 这种复合通风系统包含了三个独立运作模式:空调送风、外气空调(机械通风)及自然通风,并于不同的气候下控制室内及空调罩内空间的气温及空气质素(室内空气良好性考核指标)。 混合通风是满足更高舒适度要求而提出的新的通风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各种通风手段的优势,因而它适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