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某框架桥施工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沙市某框架桥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某特大桥位于长沙到长沙西铁路全测段内,桥址位于长沙市区,地面建构筑物及道路复杂,跃进湖特大桥起点里程WDK0+321.1,终点里程WDK2+893.51,中心里程WDK1+607.305,全桥长2572.41m。其中竹园路框架桥(1-10x8.0m-10x8.0m) 与长沙市正在施工的竹园路顺接,桥高为8.0m,框架桥中心轴线中心里程为WDK0+949.27,全长23.06m,,?顶板厚0.80m,底板厚0.90m,顶板覆土1.015m;基底地基处理采用打入钢筋混凝土小方桩(30cm*30cm)处理,桩长7m-12m。 1.工程地质 竹园路框架桥桩基础所处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 (1)粉质粘土,软塑,Ⅱ类等级,σ=120kpa; (2)细圆砾土,中密,Ⅲ类等级,σ=120kpa; (3)泥质粉砂岩,Ⅲ类等级,σ=250kpa; (4)泥质粉砂岩,Ⅳ类等级,σ=350kpa; (5)泥质粉砂岩,Ⅳ类等级,σ=450kpa。 2.水文地质 本工程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松散岩层孔隙水类型及红层风化基岩裂隙水类型。松散岩孔隙水类型含水层顶面埋深介于地表下1.75~8.52米,主要为湘江二级阶地的第四系中更新统圆砾、卵石含水层组成,上部多为网纹红白土不透水层相隔,地下水具有弱承压性,水头变化幅度2~5米,为地下水径流区。基岩岩性为中厚层状的元古界板岩,岩层平稳,构造基本不发育,除浅部因受风化作用而形成风化裂隙,含不稳定的基岩裂隙水外,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地下水类型按其埋藏分散特征分为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及强~弱风化基岩裂隙水。初见水位埋深为4.15~7.15米,潜水稳定水位埋深1.75~8.52;基岩裂隙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8~9.27米。 3.气象特征 长沙地区属中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潮湿、雨量充沛、严寒期短等特点。年平均相对湿度79.5%,年最小相对湿度14.2%;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多年平均降雨量1394.6mm,最大年降雨量1751.2mm(1998),最小年降雨量708.8mm(1953),最大月降雨量515.3mm,最小月降雨量1.2mm,最大日降雨量192.5mm,每年5~9月为雨季,其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0%。 二、框架桥施工方法及工艺 框架桥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7.7.1《框架桥施工工艺框图》。 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 基础处理 钢筋加工 绑扎侧墙钢筋 安装侧墙内模及端头模板 立侧墙外模及顶板模板 绑扎顶板钢筋 洒水覆盖养护 浇筑侧墙及顶板 拆除支架、模板 防水处理 回填土 附属工程 做试块 基坑开挖 绑扎底板钢筋 浇筑底板混凝土 做试块 图7.7.1框架桥施工工艺框图 1. 施工准备 施工前认真复核图纸,无误后清理场地,测量放样,同时做好其它开工所需要准备工作。 2.基础处理及开挖 (1)明挖基础施工 机械开挖,基底以上30cm人工开挖,开挖后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基底处理。换填粒料由汽车运至工地,推土机摊铺平整后、压路机碾压。 换填后的垫层检验合格后进行混凝土基础施工,基础沉降缝处要设连接钢筋。 (2)地基处理(30×30钢筋砼小方桩基础) a.桩机就位:打桩机对准桩位,垂直稳定。 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的钢丝绳及索具,然后用索具捆绑住桩上端约50cm处,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插桩必须正直,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再在桩顶扣好桩帽,即可卸去索具。桩帽与桩周边留5~10cm的间隙,锤与桩帽、桩帽与桩顶之间应有相应的弹性衬垫,一般采用麻袋、纸皮或木砧等衬垫材料,锤击压缩后的厚度以120~150mm为宜,在锤击过程中,经常检查,及时更换。 b.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低锤击一二下,桩入土一定深度后,再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吊线锤纵横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锤或经纬仪纵横双向校正。桩在入土前,在桩架或桩身上设置尺寸标志,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c.打桩: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根据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选用。 打桩的顺序、原则确定:根据桩的密集程度,打桩顺序可采取从中间向两边对称施打、或从中间向四周施打、或从一侧向另一侧施打;根据基础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进行施打;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进行施打。 d.接桩:桩长度不够时,接桩方法和要求按设计采用。一般采用对称焊接,焊接接桩的预埋铁件表面要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用铁片垫密焊牢;距离地面1m左右时接桩。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弯曲矢量不得大于1‰桩长;接桩焊缝需自然冷却10~15min后再打入土中,外露铁件刷防腐漆。 e.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送桩(工具)”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方能进行送桩。送桩深度一般不宜超过2m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