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四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36 列宁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加试).ppt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四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36 列宁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加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四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36 列宁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加试)

剖析题型 提炼方法 实验解读 构建知识网络 强化答题语句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必修第二册 考点36 列宁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加试) 专题十四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 排查基础知识 2 细讲核心考点 内容索引 3 精练真题新题 1 排查基础知识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b) (1)内容 ①农业:实行 。 ②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 ③产品分配上:取消自由贸易,实行 。 ④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2)影响 ①积极:高度集中人力物力,保证了战争胜利。 ②消极:强行征粮等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引发了严重危机。 余粮收集制 实物配给制 名师指津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为了集中人力物力战胜敌人,实行的公有制、计划经济等。其实质是利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经济,排斥市场和货币关系,并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c) (1)背景 ①经济危机:战争结束后,工农业产量大幅下降,人民生活困苦。 ②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严重社会矛盾。 (2)内容 ①农业:以 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企采取租让制和______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固定粮食税 租借制 ③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④分配制度: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3)意义 ①经济:经济恢复,为实现工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政治: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③理论:探索出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易错提醒 正确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是在国有经济占主体的前提下进行的,也是在苏维埃领导之下,不会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 2 细讲核心考点 主题 列宁从“国家计划”到“回归市场”的探索 1.苏俄党纲凸显列宁经济发展设想 史料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起草的俄共八大通过的党纲 论从史出 史料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另一种干预模式:高度国有,高度计划、否定市场,保障战争,直接过渡的共产主义的战略设想。 史料实证 2.经济数据隐含的历史密码 史料 下面两表是1913~1926年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农业产值变化 农业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农业总产值(%) 100 67 112 种植业(%) 100 64 107 畜牧业(%) 100 72 121 工业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6年 总产值(按1926~1927年度价格计算)(亿卢布) 102.51 14.10 77.39 110.83 产值指数(以1913年为100) 100 13.8 75.5 108.1 论从史出 (1)1913~1926年间,也是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发展期间,工业、农业产值均出现先降后增的两阶段不同的发展趋势。 (2)1913~1920年工农业生产均下降。影响因素包括一战及内战的破坏;自然灾害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挫伤人民积极性。 (3)1920~1926年间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发展环境的相对稳定;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顺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与评价 (1)三大特点:具有“战时”“共产主义”及否定商品货币关系、靠军事手段管理,违反经济规律的特点。 (2)评价 ①从积极作用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确保国内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从消极作用看,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战争结束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得不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历史理解 2.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1)新经济政策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它充分说明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 (2)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苏俄政府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3)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在苏俄这种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探索出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推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花开一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