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课时4 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
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 答案 (1)变化:由宣传民主与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 (2)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西方列强不顾中国反对,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出了正确方向。 [史论归纳] 1.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进步性 ①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②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2)局限性 ①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局限于知识界,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 ②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 2.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不同境遇及认识 (1)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变法思想创造历史依据,以减少变法的阻力。 (2)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3)认识:这是由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和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的要求决定的,利用或否定的现实,说明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 考法 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考题】 (2016·课标全国Ⅲ,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真题研析] 解析 1898年维新变法已经失败,1903年不会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故A项错误;《奏定学堂章程》禁止使用的只是“团体”等部分新名词,并非全部新名词,与民族语言的纯洁性无关,故B项错误;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体西用,并不反对向西方学习技术,故C项错误;“‘团体’……‘观念’”等新名词涉及到意识形态,而洋务派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根本目的在于维护传统意识形态,维护封建统治,故D项正确。 答案 D 【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学科素养考查为主,本题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影响。具体解读如下: 考查素养 点拨说明 唯物史观 认识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等新名词的根本目的 历史解释 从时间“1903年”、张之洞拟定《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禁用一系列新名词 [连线历史专家] 【命题素材】 评价康有为的思想特点 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剖析。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究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 ★萧公权:著名历史学家,曾任台湾大学教授、华盛顿大学远东和苏联研究所客座教授等。是近百年来文化变局中立定脚根,深入西方学术领域,然后心平气和地在中西新旧各种学问之间,加以折衷调和、锤铸涵融,自成一家之言的中国人文学者,在中国政治学与宪政研究领域留下巨大的足迹与影响。 【解读观点】 本段评论主要阐述了对康有为思想及其特点的认识逐渐深入。 (1)作者因先前由于掌握的史料比较少,对康有为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正确。认为康有为的君主立宪只是其保皇的一种手段,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假维新。 (2)作者在读完大批有关康有为的原始材料、作深入剖析后,改变了对康有为的认识。认为“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即由君主专制逐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宣传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 * 课时4 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 1.维新思想:(1)康梁维新思想的背景、特点、实践及影响。(2)戊戌变法*。 2.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形成的背景、内涵及评价。(2)三民主义的实践。 3.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指导思想及影响。 注: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考点一 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 1.维新思想 [主干梳理] 君主立宪制 儒家经史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民权 自由、平等 天演论 天赋人权 启蒙 西学 2.革命派——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部分 近代中国 专题七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 第1课时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ppt
-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专题十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专题总结提升.ppt
-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专题十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第1课时 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及外交.ppt
-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专题九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课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建立与外交成就.ppt
-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专题九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课时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科教文化.ppt
-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部分 近代中国 专题七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 第4课时 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ppt
-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专题十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第2课时 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思想科教文化.ppt
-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部分 近代中国 专题七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 第2课时 辛亥革命.ppt
-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部分 近代中国 专题八 中国近代化的新探索 第3课时 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与重大理论成果.ppt
-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部分 近代中国 专题七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 第3课时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ppt
-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课时1 先秦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ppt
-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世界 专题十一 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第1课时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ppt
-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阶段提升 .ppt
-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课时2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ppt
-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1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ppt
-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 .ppt
-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阶段提升 .ppt
-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课时2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ppt
-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课时1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ppt
-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阶段提升 .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