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1099-2009 鸭传染性浆膜炎防治技术规程.pdfVIP

DB13-T1099-2009 鸭传染性浆膜炎防治技术规程.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CS65.020.30 B 41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13/T 1099-2009 鸭传染性浆膜炎防治技术规程 2009-06-17发布 2009-07-02实施 河 北 省 质 月眨技 术 盛盆督 振易 发布 食品伙伴网 食品伙伴网 DB13/T 1099-2009 .JV 前 曰 本标准由河北省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国均、周帮会、王凤霞、刘荣欣、黄军、林敏。 食品伙伴网 食品伙伴网 DB13/T1099-2009 鸭传染性浆膜炎防治技术规程 ,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本标准适用于养鸭场 (户)及动物诊疗单位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预防和控制。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面研究是否 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5027 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 NY5030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鸭传染性浆膜炎 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幼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 性肝周炎、纤维素性气囊炎为主要特征。 4 诊断 4.1 病原 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鸭疫里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无芽抱,不运动,菌体单个散在,少数成 对,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 4.2 流行特点 4.2.1 发病日龄 1-8周龄的鸭对本菌易感,2-3周龄的鸭最易感,成年种鸭较少感染发病。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 1d3d,有时可长达7d,一般症状出现后1d-2d死亡。 4.2.2 发病季节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秋末冬初为甚。 4.2.3 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污染鸭场的感染率可达90%以上,根据饲养管理状况和合并症有无,病死率高低不一。 4.2.4 传播途径 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飞沫、尘土等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 (特别是鸭蹼皮肤)、蚊子 叮咬等多种途径传播。 4.3 临床特征 4.3., 最急性病例看不到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 4.3.2 急性病例主要发生于2-3周龄雏鸭,表现为倦怠,缩颈,不食或少食,咳嗽,打喷嚏,眼鼻 分泌物增多,淡绿色下痢,肛周羽毛被污染,运动失调,行动迟缓,濒死期出现头颈震颤、角弓反张、 食品伙伴网 DB13/T 1099- 2009 尾部摇摆等神经症状。 4.3.3 慢性病例主要发生在4^-8周龄的小鸭,表现不食、少食、精神沉郁、困倦、腿软、不愿走动、 站立呈犬坐式、共济失调或病鸭消瘦死亡,病程1周以上不死的患病鸭,往往发育不良,生长迟缓, 平均体重比正常鸭低1kg1.5kg. 4.4 剖检变化 患传染性浆膜炎的病鸭剖检主要病理变化如下: a)病程短的病例,可见急性心包炎、心包膜变厚、心包液增多,心外膜有少量纤维素性物; b)病程较长者,纤维素性心包炎明显,心包与外膜、胸壁与肺粘连,心包液减少; c)肝肿大质脆,呈黄红色或土黄色,表面被覆一层灰白色或黄色纤维素性膜,厚薄不均、易于 剥离; d)气囊大多混浊,增厚; e)脑膜充血或有点状出血。 4.5 病原学诊断 4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