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科学院重离子束辐射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
开放研究课题指南
简介
中国科学院重离子束辐射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充分发挥区域与技术设备优势,集合国内外重离子生物医学及其相关领域人才,开展重离子束生物学效应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与开发。目前该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内容包括:重离子辐射生物效应及治癌机理研究、临床前期及临床研究、治疗计划研究、重离子束流配送及监测系统研究。实行“开放、流动、联合”运行原则。现有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队伍;实验室装备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基本保证可从生物整体、组织器官及分子水平开展离子医学研究,有广泛的国内外合作基础,为开放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
主要研究方向
根据中国科学院重离子束辐射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定位与科学目标,近期开放研究课题指南设立如下:
重离子辐射生物学基础效应的研究, 包括重离子与X射线诱导肿瘤细胞存活的深度分布规律,质子、?离子和碳离子束的比较研究,重离子辐射对肿瘤干细胞的杀伤能力等研究。
重离子束治疗肿瘤的机理研究,包括分类定量分析重离子辐射诱导的DNA团簇损伤及其修复机制、BRCA1基因对DNA双链断裂修复能力的影响以及信号通路等研究。
重离子治疗人体恶性肿瘤临床前期和临床研究,包括正常动物及荷瘤动物辐照实验,临床病例治疗试验等研究。
重离子束辐射作用生物物理参数与治癌相关生物学效应之间的关联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构建精确的治癌束流模型及建立包括重离子束对正常组织辐射风险评价在内的重离子束对生物组织辐射作用的生物物理模型。
重离子治疗人体恶性肿瘤临床治疗计划研究,包括表征治癌重离子束的生物物理特性,制定、优化面向生物学对象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过程中杀灭肿瘤组织,同时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组织损伤。
加速器及束流探测器研究,通过一系列研究,确保加速器系统提供高品质的束流,对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基本保障。
三、资助对象
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均可在本实验室制定的《中国科学院重离子束辐射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所规定的研究范围内提出课题申请。
申请人应为年龄在35岁以下的科研工作者(含在读研究生),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申请人应以本实验室的一个研究组为依托,并且得到资助后在依托研究组开展研究工作。
四、申请程序
1、申请人按照规定格式,实事求是填写《中国科学院重离子束辐射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
2、申请者所在单位需在申请书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向本实验室报送《申请书》纸质文档(一式三份)和电子文档。在读研究生需出具导师推荐意见。
3、开放课题每年集中受理一次,申请者应于本指南发布之日起至10月1日,将申请书的纸质版(正反打印,一式三份)寄送到本实验室,同时发送电子版到指定的邮箱地址。
五:科研成果的权益分享
本实验室开放课题所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论文、奖励、专利)由本实验室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享。
论文发表时标注研究者本人姓名和本实验室名称(本实验室为第一完成单位),可同时注明研究者所在单位名称。同时还应对项目资助进行标注,“本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重离子束辐射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英文:The Project was Funded by the Key Laboratory of Heavy Ion Radiation Biology and Medicin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Insititute of Modern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六:联系人与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卫平,王思成
电话:0931-4969200,0931-4969603
Email: zhaoweip@impcas.ac.cn;wangsicheng@impcas.ac.cn
联系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南昌路509号,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束辐射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
邮编:730000
文档评论(0)